资中筠无韵之离骚___太史公笔法小议导入即兴演讲,主题二选一: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你怎么理解司马迁在自己的生死面前所作的选择?2.写作既是作者与自己进行心灵交流,也是与外界读者进行心灵交流,请根据自己的写作或读书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自学成果展示1.书评特点及写法。2.司马迁及其《史记》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点拨1——书评文体常识1.书评,顾名思议,即对书作出评价。2.书评,体裁上,属议论文体。3.书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形式: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等;②内容:思想情感、主题等等4.书评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区别(以书为中心展开并申发议论,引用论证是论证里重要的组成部分。)5.一般的书评写法分四步:a、引:引用材料来证明自己b、议:对引用材料进行评析c、联:联系现实或个人实际d、总结全文,呼应或提升论点点拨2——司马迁及其《史记》概况见教材补充材料1、二十漫游。世代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有志于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并积极为此准备。但后来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学识皆不济,于是寄厚望于司马迁,并着力培养他。让其饱览诗书之后,行万里路。他要求儿子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漫游。他在汨罗江畔高声朗诵屈原的诗,痛哭流涕;他在曲阜学行古礼,表达对孔子的纪念;他在孟尝君的故乡考察当地民风与好客养士的关系。这是为《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2、李陵之祸22岁漫游归来,位任郎中。38岁继父职:太史令。开始写《史记》。47岁时,匈奴犯汉,李陵气傲领五千(少)兵抗击,上得战场,捷报连连,朝廷内夸饰之词满溢的同时,匈奴集所有兵力应付李陵,于是寡不敌众战败被俘。武帝问,史官直言。获罪为阶下囚,一年后,判死刑。3、痛下蚕室汉朝刑法: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是缴纳五十万钱,二是宫刑。清贫史官,下蚕室,坚强的苟活于羞辱中。50岁出狱,为中书令(传达文件的宦官),恍惚只为《史记》延残喘。直到孙子为候,汉宣帝时,《史记》才得以见天日。司马迁叙述历史,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对历史人物的善恶功过敢于秉笔直书,具有实录精神。他又是伟大的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多姿多彩,栩栩如生。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颂扬《史记》在史学上的高度成就,后句说《史记》虽然不是用韵文写的,但却像《离骚》那样表露出浓郁的怨愤不平之情。史家之绝唱-史记的史学价值中国古代史学起源很早,先秦时就已产生了比较成熟的史学著作。就写作体裁而言,先秦史著大多为编年体,如《春秋》、《左传》等,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尚未出现;就内容涵盖范围而言,先秦总体上无足以称为“通史”者。《史记》的价值在于:《史记》是“前四史”之首,(前四史:《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共130篇,全面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史记》由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和列传(70)五部分组成,开创了纪传体,首创以人载事的写法,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文学价值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它记事三千年,精选一百四十余人,非倜傥不凡之人不得入选,因此凸现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奇气:雄奇的气势或气象。2.汪洋恣肆:文章言论气势豪放,潇洒自如。3.风雨如晦:晦,黑暗。白天刮风下雨,天暗如夜。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4.为(wè¡)虎作伥(chāng):比喻给恶人当帮凶。5.刀笔吏: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做刀笔,刀笔吏即文书小吏。6.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惋惜。7.门阀:世代显贵的家庭。8.刑余:指阉人,即受过宫刑之人。9.阿世:迎合世俗。点拨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1.不仅在于------2.也不仅在于------3.尤其在于------4.这,又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5.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探究一:是什么?阅读第1和2自然段,回答:1.写作是作者与自己与他人的心灵交流。本文与《史记》所映的心理契机各在哪?有相似之处吗?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点拨: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志之士忍辱者,必为负重——发愤著书,延续生命的意义。即修《史记》是为了“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2.作者:“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怀着压抑无告,欲哭无泪的心情,通读了《史记》”,于是恍然悟得,于是强烈的共鸣。3.中心论点:“找以了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这‘奇’不仅----也不仅----尤其---”探究二:为什么?1.《史记》笔法之奇,因在哪?2.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问题1点拨:找到各分论点的论据并进行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对照关系不仅在于------也不仅在于------尤其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把败将写成英雄(襟怀宽广)《李将军列传》《孝武本纪》《项羽本纪》奇气三:“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这是作者的一个鲜明的观点,那么她是如何证明她的这个观点的呢?★例证一《李将军列传》的例子。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再看一下司马迁所记述的这位飞将军的生平遭遇,有哪些关键的句子?“还,赏不行。”“当斩,赎为庶人。”“引刀自刭”“何其相似乃尔!”“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甘肃)之士居门下者皆以为耻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分析:世代勇武,世代有功不赏,无罪严惩。作为耿直史官的司马迁深感不平。然而司马迁用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几个文字,记述这不平之事。可见这几个简单文字所承载的内容有多丰富。奇气四——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无声胜有声关于汉武帝:a、雄才大略的盛世之君: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b、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宫刑(外儒内法);“金屋藏娇”阿娇被废、卫夫子也终究被废。★例证二《孝武本纪》奇气五__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胸襟气度★例证三《项羽本纪》思考题:项羽垓下被围,在大兵压境之际,也决不会有御史记下此事,江东子弟无一人生还,不会留下项羽生前故事,司马迁的写作是否有违“实录”精神?英雄悲剧--项羽故事项羽,江苏宿迁县人,世代为楚将,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会稽起义后,开始叱咤风云的生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以当十,勇冠诸侯;鸿门宴,刚愎自用,忧犹寡断;分封诸侯,放弃关中要塞而东归彭城,回乡炫耀富贵;楚汉三年相争,大小数十战,由强变弱;垓下之围,四面楚歌,自刎乌江。延伸阅读:《项羽本纪》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以及细节描写,突出项羽性格特征的?英雄的悲剧由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阴陵失道、快战三胜、临江拒渡、施惠马童等组成,项羽的失败包括了军心涣散、儿女情长、人心向背、怨天恕人等。项羽的悲剧并非命运的悲剧,而是性格的悲剧。他“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以暴易暴,动辄屠城,火烧秦宫,富贵东归,勇猛有余而缺乏智谋。他任人唯亲,韩信、陈平倒戈,项伯内奸,范增被疑,最后成孤家寡人。探究一:怎么做?1.你如何把握太史公笔法的精神实质?2.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如何整体把握作品内涵,并进行综合性评价?3.你能选择新的角度为《史记》重写书评吗?课堂小结学生小结老师归纳1.书评即“评”书,写作时注意切入角度要小,观点与引用材料紧密结合。2.写作就是与自我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本文作者与司马迁都是“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才得以有各自的作品。3.太史公笔法主要在于“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个性化作业问题:“对《史记》经典的评论,也被资中筠认同的评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为什么在本文的题目里取其后面部分而舍去前面半句话?”点拨:作者在这里产生共鸣的是司马迁那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汹涌情怀,这也是作者所要写所最想“小议”的部分。所以,无关史家,而只言文字,这是资中筠明智的选择。拓展:为文,小切点更容易写得充实。为议论文,能把一点说清楚,自圆其说,论据充分,那么就是充实的。考核性作业作业链接创新型作业司马迁对有些历史人物(如文才大略的汉武帝和战功卓著但被俘后降敌的李陵)的评价是值得争论的,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你有何新的观点?黄金格作文一、师生共同探讨文本写作立意、思路、语言特点1.立意:书评宗旨。2.思路:总分式。3.语言:有太史公笔法的风范。二、学生任选一文练习写书评提纲总结书评和议论文写作。之前我们学过序、我们写过很多的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了书评。在这三者当中,书评,是最具有议论性质的文章。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写书评这种议论性质文章的要点:1、寻找你的动感地带2、小切点3、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思路清晰(摆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4、利用好例证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等等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