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四节20年代文学论争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五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2、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3、“民主”和“科学”4、“打倒孔家店”5、十月革命的影响6、新文化统一战线:以《新青年》为核心,实际上形成了包括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新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许多知识分子共同向封建文化作斗争。二、五四文学革命(一)主要内容: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二)理论倡导: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3、其他(三)创作实践: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一、从西方文艺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提倡文学革命二、借鉴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经验,建设新文学三、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影响了新文学作家的创作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由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他们把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经过革新、由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作为自己的会刊。二、创造社1921年7月,留学在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等组成了创造社。他们先在国内(上海)出版丛书,次年起又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物十余种。三、其他社团1、语丝社2、未名社3、弥洒社4、浅草—沉钟社5、新月社6、春雷社第四节20年代文学论争一、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1、对林纾的斗争2、对《学衡》派的斗争3、对《甲寅》派的斗争二、新文学阵营的分化与斗争1919年6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二、20年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1917—1920年:新文学的萌芽期2、1921—1926年: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3、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沉寂期三、20年代文学的特征1、理性精神的张扬2、感伤的精神标记3、个性化的追求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鲁迅创作道路第二节《狂人日记》、《阿Q正传》第三节《呐喊》、《彷徨》第四节《故事新编》第一节鲁迅创作道路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1888年进入私塾学习。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件系狱,被送到农村避难。1896年,父亲周伯宜病逝。1898—1902年,在南京。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1909年,在日本。剪辫子:“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弃医从文1909—1912年,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2—1926年,在北京。1926年8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1927年1月抵达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抛弃进化论,实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1927年9月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第二节《狂人日记》、《阿Q正传》一、《狂人日记》(一)、深刻的思想内容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进行多层次的揭露与批判。a、狂人周围的环境: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b、通过狂人的联想,把狂人所处的环境扩展到广大的社会。c、通过狂人的自省,把封建纲常名教“吃人”的含义引向深广。2、表现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二)、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1、现实主义:实写人物。2、象征主义:虚写寓意。二、《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一)、阿Q形象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阿Q也深受封建观念的侵蚀与毒害。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二)、艺术成就1、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2、细节描写精彩传神。3、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4、语言准确、精练,饱含幽默感。第三节《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简况1、《呐喊》:共收1918年至1922年间写的14篇小说。1923年出版。2、《彷徨》:共收1924年至1925年间写的11篇小说。《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二、《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1、表现农村贫穷、破败的景象和农民的悲剧命运。2、对知识分子命运与道路的极大关注。3、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4、艺术地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三、《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1、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心理分析2、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写实、抒情、讽刺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4、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白描”手法“画眼睛”精选典型细节“画魂灵”5、精练的文学语言。第四节《故事新编》《故事新编》1936年1月出版。收短篇小说8篇,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艺术特点1、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2、将古人写活。3、运用“油滑”手段与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郁达夫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一、人生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庐隐(1899—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代表作是中篇小说《海滨故人》。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湖畔儿语》借流浪儿童的答话,侧面写了一个贫民家庭的困境。(二)、乡土小说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也是乡土文学的命名者。学步鲁迅、注目乡土的有文学研究会、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青年作家,构成了20年代中期颇为可观的乡土小说家群体。许杰(1901—1993),浙江天台人,有《惨雾》、《赌徒吉顺》等。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有《菊英的出嫁》等。许钦文(1897—1984),浙江绍兴人,有《鼻涕阿二》等。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有《竹林的故事》等。二、浪漫抒情小说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他的《冲积期化石》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叶灵凤(1905—1975),江苏南京人,擅长写恋爱题材,对于变态性心理的描写有相当深度。有《鸠绿媚》等。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笔名淦女士。是创造社推出的唯一有影响的女作家。鲁迅称她“大胆”、“敢言”,《旅行》是“精粹的名文”。王以仁(1902—1926),浙江天台人,有小说集《孤雁》。王以仁对郁达夫倾心之深,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一、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名圣陶,江苏苏州人,是新文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也是文学研究会诸作家中,最能代表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家。(一)、小说创作1、问题小说。《这也是一个人?》等。2、教育小说。叶绍钧被认为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家”(钱杏邨语)。《潘先生在难中》和《倪焕之》等。3、农村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二)、童话创作叶绍钧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之一。有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三)、小说的艺术成就1、冷静观察与客观描写。2、塑造人物形象时,同情与讽刺兼备。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注重结尾。二、许地山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于台湾。他早年受过佛家思想影响,后又研究宗教,这些在他作品中自然地留下了印记。(一)、前期小说:浪漫主义传奇1、异域色彩。2、宗教氛围。3、爱情线索。(二)、后期小说:现实主义创作《在费总理的客厅里》(1928年),标志着许地山的小说创作的转向。《春桃》(1934年)。三、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19—1920年。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如《两个家庭》(处女作)、《斯人独憔悴》(成名作)。2、1921—1930年。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药方”:爱的哲学。其“泛爱小说”的代表作是《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超人》中的主人公何彬,原是孤独恨世的“冷心肠”的青年。3、1931—1949年。“爱的哲学”体系开始瓦解。略具童话色彩的《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儿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第三节郁达夫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阳人。1945年9月17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这三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结集为《沉沦》,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这是郁达夫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郁达夫最后一篇小说是1935年写的《出奔》。二、小说中的“色欲”描写三、小说的艺术特征1、自我的写真。2、感伤的抒情。3、结构的散文化。4、流丽、清新的文笔。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一、“初期白话三诗人”1、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胡适是现代白话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堪称第一“白话诗人”,他对新诗的贡献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谈新诗》(1919年),是“五四”新诗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被茅盾誉为新诗初期的“一根大柱”。《尝试集》(1920年3月),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其《人力车夫》一诗较为著名。2、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现代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诗集《瓦釜集》(1926年),作者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用方言写成的民歌体诗集。《扬鞭集》(1926年)。《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其名篇。3、沈尹默(1883—1971年),原名沈实,浙江吴兴人,现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18首,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人力车夫》、《月夜》、《三弦》曾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初期新诗的代表作。二、湖畔诗人湖畔诗人对现代新诗的最大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汪静之影响最大,他的《蕙的风》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爱情诗集,奠定了爱情诗在中国现代诗坛的地位,对后来的爱情诗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过伊家门外》。三、冰心的小诗小诗在当时是指“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小诗集《繁星》与《春水》(均出版于1923年)。冰心的小诗最短2行,最长18行,富有哲理。四、叙事诗1、沈玄庐(1883—1928),原名沈宗传,浙江萧山人。沈玄庐的叙事诗《十五娘》,创作于1

1 / 3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