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企业经典营销案例分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世界知名企业经典营销案例分享★★★员工微信管理、手机通话监控系统咨询18925199527(杜绝员工飞单、离职带走微信客户、监控员工微信、手机一举一动)“康师傅”快马夺神州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饮食业商人纷纷涉足大陆,以京津为他们抢占的首要制高点。当时大陆的快食面业处于一种诸候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产品质次、品低、缺少一种可以一呼百应的名牌。正当不少台商、港商跃跃欲试之时,台湾顶新集团,一马当先,横冲直达,先声夺人推出了“康师傅”快食面。结果“康师傅”抢占了中国大陆许多市场,其它欲来涉足的商人只能摇头退去,而作为台湾饮食业的“龙头大佬”统一集团不甘被抛于马后,想奋起直追,要与“康师傅”同分羹盏。然而最终是因后人一步,处于劣势,只能望尘莫及。顶新集团的成功,在于他不但先人一步,而且大造声势,在电视上、报刊上大作广告,以势逼人,以声服众。一、跃跃欲试的台湾食品界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精明的台湾商人,早已是久憋难忍,一冲而出,纷纷涌向大陆市场投资或抢占市场。在他们看来,港澳商人已先他们一步抢占了珠江三角洲一带,捞足了好处。因而他们一过海,便毫不犹豫直扑京津及中国内陆腹地。虽然海峡两岸的政治壁垒依然高高耸立,但是投资大陆的优厚回报,远远战胜了他们对风险的恐惧。特别是像台湾这样的腹地狭小、市场有限、土地少而贵、劳动力价格高,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这么一个地方,商人们都深感难施拳脚,因而大陆的广阔市场、广阔空间深深吸引着他们。台湾顶新集团与台湾统一集团是两支渡海作战部队,他们在大陆食品业上竞争尤为激烈,前者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快速而凌厉地推出“康师傅”快食面,占领了京津,旋即称霸全国,后者虽在台湾食品业坐龙头大哥之位,可是其在大陆却难进一足,皆因慢人一步。可见“先占为王”确实有理。二“顶新”与”统一”台湾顶新集团原来是以食用油脂产品为主业的,论名气和实力在台湾并未能做“大哥。”他在台岛寻寻觅觅几十年,觉得无甚大作为后,值大陆开放,其便毅然前往发展,希图东方不亮西方亮。早在1988年,顶新集团就开始投资大陆。这个具有20多年的生产油脂类产品经验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务实诚信”的经营观念,产品力求以好的原料、好的品质、好的技术达到物超所值的标准。1990年,在北京投资建厂,利用其优异的制油款本、丰富的生产经验,先后生产了顶好清香油,顶好健康油,2顶好纯香油等系列食品油,取得了小成功。但此时,“顶新”发现,他慢了,京城市面上食用油已为群雄逐鹿,“金龙鱼”、“绿宝”等深港产品已充斥市场。说起统一集团,许多台湾人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不但是因为其创业老板原是一名打工者,而且更因为就是这样的白手起家者经过奋斗在台湾食品业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哥大”。在1994年《福布斯资本家》东亚1000上市公司中,统一集团在100家上市公司和各行各业三甲榜(食品及饮料)都榜上有名。统一集团老板高清愿,原在台地纺织公司任职。1969年,他放弃了从事20多年的老本行,带着一批员工打出了“统一企业”的招牌。开始向食品业进军。其先开发一种大众化的速食面,获胜后,又在食油、饮料、乳品、罐头等方面大显身手,曾获台湾食品类商标奖冠军,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开拓,终于成为台湾食品业的“龙头老大”。高清愿是一个“国际化”意识很强烈的人。统一集团初具规模后,他迅速部署了海外作战兵团,跳出了台湾狭小的空间,先后在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投资,如今的“统一”已是一个横跨食品、电子、金融、地产、贸易、旅游、零售业、服务业的国际化经营财团。由于高清愿是一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的典范,备受世人瞩目。但在进军大陆市场时,他慢了顶新一步,虽是一小步,但却令顶新与统一的距离一下子缩小了许多,令他追悔莫及。三、乱世出英雄自从在食用油上慢人一步后,顶新决心另觅它径先声夺人。1991年底,顶新集团把目光偷偷瞄准了快食面。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历史已有10多年,仅北京、广州两市,就分别拥有60和5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源源不断输送了一包包廉价快食面。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厂家,不同生产线出来的快食面,牌子众多,但普遍是品质低下,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十几年如一日的一个模样,一个调子。当时的中国快食面市场是一个群雄割据、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虽然有像“华存”这样的“大诸候”野心不小,却也只能在南方称霸,北上京津,已声微名弱难成气候。顶新瞅准了大陆快食专业这个群龙无首的空档,决心打一场快食面大战。1992年伊始,这一年是顶新集团首脑的最忙碌又神经兮兮的一年,因为他们已得知,其时已有不少港台商人已不动声色在打京津的快食面主意,其中包括统一集团,像统一集团这样有实力的集团,如果先己一步,在京津打开市场,那么,顶新将难得再分一杯羹。因此,他们互相间不断催促,快!快!快!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于部署中,3期望在牌子制作、广告宣传、产品质量、包装及营销等诸方面各环节开足马力,一鼓作气,大打出手,既令众多对手望风却步,又使自己迅速占领、巩固市场。几个月后,一种名叫“康师傅”的方便面面市了,康师傅快食面品质精良、汤料香浓,杯装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康师傅”的名字。与此同时,报刊上、电视上,“康师傅”的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最火热的时候平均每天仅在电视上就出现百次。如此“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一番后,顶新集团的名声不胜而走,连京城的3岁的小孩一见到矮矮胖胖的烹任师傅都不约而同地大嚷“康师傅”、“康师傅”……在如此的宣传攻势下,京城迅即刮起了一场购买康师傅的快食面热。据顶新国际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1994年接受中新社记者黄少华采访时描绘当时“火爆”场面:每天清晨,天津顶新公司的门前就排起汽车长龙,人们翘首等待着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康师傅”,有的客户甚至是在公司门口席地而卧连夜等待……在京城一炮打红后,顶新集团立即挥师四面出击,大举占领全国市场,到1994年上半年,该集团总投资规模超过了3亿美元,企业达到12家,遍布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广州等在,日产康师傅快食面达30万包。顶新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建立起他在中国快食面行业的霸主地位。四、望尘莫及的统一集团早在顶新集团未推出“康师傅”之时,统一集团的高层已注意到大陆快食面市场的名牌“空白”,当时也曾跃跃欲试,但就调研考察之时,没料到顶新集团先声夺人,推出了“康师傅”,旋即大红大紫起来。眼看“康师傅”声名日隆,有可能称霸大陆快食面业,这块世界上最宠大的市场。作为台湾饮食业的“龙头大佬”的统一集团怎甘心被他身边的小弟不招呼一声就狼吞虎咽独吞起来?因此它也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赶来要分得一杯羹。就在电视上还在乐此不疲地大做“康师傅”的广告时,“统一面”也杀到了,一时间统一的广告也铺天盖地打将过来。“统一面”不像“康师傅”那样“平民化”,他以“贵族”的身份出现。迟来一步的统一集团只能企望以提高自己的品牌胜出于“康师傅”。但毕竟是迟人一步,“康师傅”已深入人心,尽管“统一面”刻意去做广告宣传,在此上面不断追加成本,但收效远不及“康师傅”,又加上其它快食面公司闻风而起,加入竞争,为“营养面”、“一品面”、“中华面”等等,迫使统一面的销售成绩与其广告投入并不相称。虽然争者甚众,但先声夺人的“康师傅”地位却难以动摇,更因其行动迅速,气势宏大,其地位更是日益加固,在中国大陆登上“快食面大王”宝座的可能性已露端倪。4可见“先声夺人”给顶新集团带来了怎样的成功!至今统一集团的总裁高清愿或许在暗自叹惜:“当初为什么就让顶新先行了一步呢?”但他并不因此言败,大陆食品业毕竟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充满机会,“快食面大王”竞争不到,但更重大的“食品业大王”还没人认识吧。统一集团现在正忙于在大陆食品业中不断追加投资,先后已建立了10多个工厂,这回,他不让人先拨头筹而步入后尘了。评点: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把“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理念转化为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是现代企业赢得营销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也是市场营销业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必须掌握消费者。顶新集团较早地窥探到了大陆速食面这个庞大的市场,他们分析消费者的喜好,从包装、质量、广告上加以改进,故而大获成功,而持续多样的促销活动又使其市场份额长期占据首位。由此可见,发现市场只是艰难的开始,接下来要做的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肯德基二度进军香港一、进军“东方之珠”1973年,赫赫有名的肯德基公司踌躇满志,大摇大摆地踏上了香港这个弹丸小岛。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肯德基公司主席夸下海口:要在香港开设50至60家分店。这并非是信口雌黄。这种由贺兰迪斯上校在1939年以含有11种草本植物和香料的秘方首次制成的肯德基家乡鸡,由于工艺独特,香酥爽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到70年代,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区有快餐店数千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快餐店连锁网。于是,它又把目光瞄准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1973年6月,第一家家乡鸡在美孚新村开业,其它分后亦很快接连开业。到1974年,数目已达到11家。在肯德基家乡鸡店中,除了炸鸡之外,还供应其它杂类食品,包括菜丝沙拉、马铃薯条、面包,以及各种饮料。鸡分5件装、10件装、15件装和20件装出售。此外还有套餐,例如售价6.5元的套餐,包括2件鸡、马铃薯条和面包。5肯德基家乡鸡首次在香港推出时,配合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电视广告迅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电视和报刊、印刷品的主题,都采用了家乡鸡世界性的宣传口号:“好味到舔手指”。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加上独特的烹调方法和配方,使得顾客们都乐于一尝,而且在家乡鸡进入香港以前,香港人很少品尝过所谓的美式快餐。虽然大家乐和美心快餐店均早于家乡鸡开业,但当时规模较小,未形成连锁店,不是肯德基的竞争对手。看来肯德基在香港前景光明。二、惨遭“滑铁卢”肯德基在香港并没有风光多久。1974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家餐店停业,只剩4家坚持营业。到1975年2月,首批进入香港的肯德基全军覆没,全部关门停业。虽然家乡鸡公司的董事宣称,这是由于租金上困难而歇业的,但其失败已成定局。失败原因也明显,它不仅是租金问题,而且主要是没吸引住顾客。当时的香港评论家曾大肆讨论此事,最后认为导致肯德基全盘停业原因,是鸡的味道和宣传服务上出了问题。为了适应香港人的口味,家乡快餐店采用了本地产的土鸡品种,但却仍采用以前的喂养方式,即用鱼肉饲养。这样,便破坏了中国鸡特有的口味,甚是令香港人失望。在广告上,家乡鸡采用了“好味到舔手指”的广告词,这在观念上也很难被香港居民所接受。而且,当时的香港人认为家乡鸡价格太昂贵,因而抑制了需求量。在服务上,家乡鸡采用了美国式服务,在欧美的快餐店一般是外店,驾车到快餐店,买了食物回家吃。因此,店内通常不设座位。而香港的情况则不同,人们在买的地方进餐,通常是一群人或三三两两买了食品后坐在店内边吃边聊。家乡鸡不设座位的做法,等于是赶走了一批有机会成为顾客的人。因此,家乡鸡虽然广告规模较大,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尝试,但是回头客就不多了。家乡鸡首次进入香港的失败,败在未对香港的环境文化作深入的了解。正如英国市场营销专家史狄尔先生的评价:“当年家乡鸡进入香港市场,是采用与美国一样的方式。然而,当地的情况,要求它必须修改全球性的战略来适应当地的需求,产品的用途和对产品的接受,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影响,食物和饮品类产品的选择亦取决于这一点。当年的鸡类产品不能满足香港人的需求,宣传的概念亦不适当。”肯德基是大摇大摆地走进香港,又灰溜溜地离去。三、卷上重来6一转眼8年过去了。1985年,肯德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已投资成功。这时,他们准备再度进军香港。这次,家乡鸡重新进入香港,是由太古集团一家附属机构取得香港特许经营权,条件是不可分包合约,10年合约期满时可重新续约。特许经营协议内容包括购买特许的设备、食具和向家乡鸡特许供应商购买烹调用香料。首家新一代的家乡鸡店耗资300万元,于1985年9月在佐教道开业,第二家于1986年在铜锣湾开业。在1985年的时候,当时的香港快餐业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可以分成三大类——汉堡包,占据了整个快餐店市场的2成份额。长期以来,最大的市场是本地食品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