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章现代中国的强国梦与现代化历程【考情预测】年份地区·题号·分值考点·切入角度命题趋势2015安徽·17·4《共同纲领》·学者的评论本专题考查侧重于选择题题型,试题呈现以图片、表格和文字等多种形式为主本专题单一考点较少,以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文件的内容或特点为主,如2015年安徽文综卷的第17题;综合考点涉及经济、对外关系和文教,侧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对比,如2015年全国文综Ⅰ卷的第31题、江苏单科卷的第12题本专题命题角度侧重于政治、经济制度与政策的变化和中外对比,如2015年全国文综Ⅱ卷的第31题全国Ⅰ·31·4“一五”计划·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工业生产对比全国Ⅱ·31·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全国学习俄语热福建·18·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生产·数据图表江苏·12·3万隆会议·中国对美政策北京·19·4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基本史实·历史图片广东·16·4国民经济调整·农村出现单干户2014全国Ⅰ·31·4“一五”计划·粮食计划供应全国Ⅱ·31·4“一五”计划·粮食统购统销江苏·8·3人民民主原则·新闻报道江苏·9·3万隆会议·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言论安徽·17·4农业合作化·日记材料福建·17·4中美关系·图表材料山东·20·4“左”倾思想·文献材料广东·18·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文字材料四川·8·4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文字材料重庆·9·4“一五”计划·邓小平的言论天津·9·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大学院系调整北京·18·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民歌材料海南·24·2计划经济体制·文字材料全国Ⅱ·31·4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高校开设的课程安徽·17·4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入学率的变化安徽·18·4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的演说词江苏·9·3新中国的成立·中共筹备新政协江苏·10·3“大跃进”·报刊统计数据江苏·11·3中美关系正常化·新华社统计数据广东·17·4外交关系的突破·图片山东·14·4人民公社化运动·观点天津·8·4新民主主义思想·毛泽东的言论北京·20·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示意图上海·29·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文件上海·30·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图片重庆·9·4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表格四川·14·6“文革”时期的教育·图片【真题演练】1.(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重要的文件。由“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判断“它”是《共同纲领》,C项符合题意。《双十协定》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举行谈判时签署的;《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都不符合“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信息,A、B、D三项排除。【答案】C2.(2015·全国文综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快,有的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实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说法错误;1958年,我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答案】A3.(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万隆会议期间”。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错误。1955年时,中国尚未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故C项错误。“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这些信息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解析】①据“跃进”可以判断发生在“大跃进”时期(1958年开始),②“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时间是1966~1976年,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排列顺序为③①②④。【答案】C5.(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61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性质一直未变,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已经完成,所以1961年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成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体现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的信息,C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底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材料中的信息“变相恢复单干”“父子队”“兄弟队”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相似之处,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缺陷分析】缺陷类别具体体现应对措施知识方面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形成特点掌握不准确,如第1题注意掌握重大事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能够准确描述其特点对阶段性历史变迁的表现掌握不全面,如第4题注意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变迁在各方面的表现,掌握其变化脉络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关联性问题掌握不全面,如第3题注意把握特定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有关问题或事件,理解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技能方面缺乏对相似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能力,如第5题加强对相似或相近历史事件异同点的对比与分析,理解其形成原因缺乏对材料的信息提取与辩证分析能力,如第2题提高辩证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善于发掘材料中所隐含的信息【创新视角】视角一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重建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健全,同时也为了压缩教育投入,1952年各大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由于当时国家的发展重点放在工业建设上,很多院校增加了工科课程而压缩了人文学科课程,当时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就被并入了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随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为了更好地进行法律研究,在董必武的倡导和直接指导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重新建立,同时也将法律课程中的“国家法”正式更名为“宪法”。例题: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时将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9月,在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的直接指导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得以重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重建反映了新中国()。A.大学法律教育体系日益完备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C.受到苏联法律教育的影响D.民主与法制日益得到发展【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重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学习新宪法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日益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重建并不能反映出整个中国大学法律教育体系日益完备,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B项错误;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方面都受到苏联的影响,但从时间上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重建与1954年宪法颁布有关,而与苏联的法律教育没有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视角二由企业变“单位”看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企业原本是独立的经济组织。1956年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作为独立的经济生产经营组织的私营工商业,变为附属在行政体制和党的体制中的“单位”,从而基本上建立起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位”成为中国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和生活中的专有名词。例题: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属在行政体制和党的体制中的“单位”。材料现象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全部完成B.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国家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私营企业不再以市场为导向,而是归属于国家行政体制的管理之下,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运行模式的体现,C项正确;尽管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但材料只体现了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不能说明对其他行业的改造是否已经完成,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国营经济的地位,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建设的情况,D项错误。【答案】C视角三“双百”方针蕴含了民主平等精神“双百”方针作为新中国提出的科学文艺总方针,它体现了敢于挑战新事物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不迷信权威的民主平等精神,因而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推动了科技文艺的繁荣。例题: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中国作家协会决定:从1957年起,文学期刊一律取消“机关刊物”的说法,而以某某社或编委会代替,以示各文学期刊地位平等。这反映了“双百”方针()。A.直接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B.有利于科技文艺上的民主平等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解析】材料信息“以示各文学期刊地位平等”,说明“双百”方针有利于文学创作者在作品和言论上的平等,从而打破了上下级、中央与地方的等级关系,有利于文艺上的民主平等,B项正确;直接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是政治或法律制度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不能完全体现。【答案】B【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8年)总体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具体表现政治(1)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立足国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文革”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经济(1)过渡时期,中国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2)全面建设时期,中共八大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但由于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