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发展、全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温故而知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名记者到贫困山区采访,采访一个放羊的孩子。记问:你的理想是什么?答:放羊。问:长大后呢?答:娶媳妇,养小孩。问:小孩长大呢?答:放羊。放羊娶媳妇养小孩1、是什么让这个孩子跳不出这个圈子?2、怎样才能让这个孩子跳出这个圈子?物质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领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探究一:P86旧哲学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BCDF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探究三:P88(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个)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或存在和思维)一样吗?回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内容包括哪些?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⑴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⑵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促进阻碍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方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马.恩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课本探究P89: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活动P89: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探究五: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探究六: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③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却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最终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思考: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如何?道路如何?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2、秦的灭亡,汉的兴起,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3、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途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都是通过实践实现的)(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作的强大动力。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实现途径课堂小结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映、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实践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途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1、一个时代的文化主题,总是与这个时代的特征紧相呼应,与这个时代的任务紧密相连。这说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2、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