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计划(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年级八年级班级一任教老师王春荣班级人数人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陈化成等民族英雄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3)了解、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时间、经过、结果等概况过程与方法:(1)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何事作、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通过文字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双重性质和失败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认识互“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体会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通过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初步感受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初步树立国家发展责任意识。学情分析因为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中国近代史部分,所以在教学时尽量照顾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本地较偏远,学生的知识量比较少,所以在教学时,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同时采用预习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学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策略教学重点1.中英《南京条约》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3.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教学策略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教学实施日期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执行情况备注8.21-8.30第一单元第1课-第3课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年级八年级班级一任教老师王春荣班级人数人单元综述学习本单元内容要抓线索,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进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3)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4)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2)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3)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4)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2)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3)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4)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同时采用预习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学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策略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的概况2.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3.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4.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3.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4.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教学策略1、认真备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2、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学好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讲究教学艺术,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4、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5、搞好单元测验。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教学实施日期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执行情况备注8.30-9.13第二单元第4课-第7课4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年级八年级班级一任教老师王春荣班级人数人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2)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4)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过程与方法:(1)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2)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3)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4)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4)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且本课的内容,通过新闻、影视等各种媒体,学生都有所了解,知识的积累为本课学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仅知道其一点事件,对这些知识还未系统的掌握,对现象存在的原因也不了解,因此要重新构筑。教学策略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2.广州起义、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4.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教学难点1.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4.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教学策略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