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授课教师:朱芬提问邮箱:summer_sky2015@hotmail.com课堂资料及作业发布提交:网上课堂(012345)备用公共邮箱:jp_class@163.com(012345)为什么要上翻译课?翻译课上什么?我懂日语吗?我懂汉语吗?我会翻译吗?•翻译课的定位教学翻译——翻译是教学辅助手段和检验方法翻译教学——翻译是一门有自身建构、系统和科学性的独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翻译翻译学科的历史地位:附属于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附属于文学(比较文学或比较诗学)翻译成为独立学科的一些标志:成为高校单独系科的翻译系或翻译专业翻译专门杂志的诞生,翻译专业会议的不断召开(翻译学科理论研究大发展)•翻译教学是翻译学科的一个方向(纯理论研究、翻译评估、翻译批评、翻译史等等)•专业翻译教学的目标——化感性为理性把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特别是有志于翻译事业的人引上一条专业之路•翻译教学理念——授之以渔渔——翻译技巧→翻译意识翻译意识=初步的专业意识+语言敏感度(1)译者身份意识、慎重的态度(2)唤醒已有的词汇、语法、文化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3)查阅工具书、参考书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习惯(4)语境意识•教学侧重点如何译得对?如何译得好?•练习类型:改错练习翻译练笔同源译文对比分析•教学计划(详见目录)例:先に彼に電話をかけておきなさい、(?が)むだ足を踏まないように。译文1:先给他打电话,以免白跑一趟。译文2:请先给他打电话,免得(你)白跑一回。译文3:你先给他拨个电话,省得自己走冤枉路。译文4:请先打电话给他,以免(我)白跑。译文5:事先你给他去个电话,以防(他)白跑一趟。译文6:为了(你、我、他)不空跑一趟,请事先给他挂个电话。原文本身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例:下雨了!訳文1:雨が降ってきました。訳文2:雨が降り出した。訳文3:雨が降りました。訳文4:雨が降っています。訳文5:雨っ!訳文6:また雨に降られる!訳文7:よく降ってくれた。訳文8:本当に雨にめぐまれるなあ!例:李さんが来たら、みんなで食事に出かけましょう。译文1:小李来了,我们一起吃饭去吧。译文2:等小李来了,我们再去吃饭吧。日语语义明确,汉语需要语境支撑的情况译文3:等小李来,大家一块吃饭吧。译文4:小李一到,我们大家一起用餐吧。译文5:我们等小李到了一起用餐吧。例:わたしはまず洗濯を済ませて、それからスーパーへ買い物に行きます。译文1:我先洗衣服,然后去超市买东西。译文2:我打算先洗衣服,然后去超市买东西。译文3:我准备先洗完衣服,再去超市(买东西)。译文4:我想/要先洗衣服,之后到超市购物。例:李さんしかこういう大きなトラックは運転できない。译文1:只有老李才能开这么大的卡车。译文2:只有老李才能开这种大卡车。例:たとえだれがそう言おうとも、まちがいはまちがいだ。译文1:即使谁这么说,错就是错。译文2:无论谁这么说,错就是错。例:こうした理由から、私は再軍備を反対したが、それは今でも正しかったと思っている。もし、あの時、時期尚早に再軍備をしていたならば、驚異的といわれる日本経済の発展はなかったかもしれないのである。译文:根据上述理由,我曾经反对重整军备,我认为这一点今天仍然是正确的。那时,如果过早地重整军备,也许就没有今天人们叹为观止的日本经济的发展了。(摘自吉田茂『激動の百年史』李杜译《激荡的百年史》)一看就会,一翻就错例:あるいは直子が僕に対して腹を立てていたのは、キズキと最後に会って話をしたのが彼女ではなく僕だったからかもしれない。こういう言い方は良くないとは思うけれど、彼女の気持ちはわかるような気がする。僕としてもできることならかわってあげたかったと思う。しかし、結局のところそれはもう起ってしまったことなのだし、どう思ったところで仕方ない種類のことなのだ。译文:直子对我心怀不满,想必是因为同木月见最后一次面说最后一次话的,是我而不是她。我知道这样说有些不好,但她的心情似可理解。可能的话,我真想由我去承受那次遭遇。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再怎么想也于事无补。(摘自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翻译腔问题「日本語の表現、もっと大切に」→「日语的表现更应该认认真真」「曾て君の友李徴であったこの自分と話を交してくれないだろうか。」→「能否与曾为你朋友的这个我谈一谈吗?」風船→风船摘自《日本文学翻译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关于“日式表达方式”(有争议)汉语人称代词不受定语修饰,历史上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为代表的早年留日作家,由于受日语影响,有时会使用“日式表达方式”。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郁达夫《还乡记》)——“有损于汉语简练、明快的表达特点”(赵博源)原作: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改作:在看到她吐在地上的一口鲜血后,袭人就有了一种半截都冷了的感觉,当她想着往日常听人家说,一个年轻人如果吐血,他的年月就不保了,以及纵然活了一个较长的生命,她也终是一个废人的时候,她不觉就全灰了她的后来争荣夸耀的一种雄心了。(思果による「翻訳調」風の改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纯粹的翻译理论研究并不以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为目的•了解一些翻译理论,加强对翻译的宏观认识有助于引发我们思考,培养专业的翻译意识•翻译实践经验的积累促使我们思考“翻译”翻译是什么?——翻译思考→翻译理论(简介)•为什么要翻译?(1)人类说不同的语言(语际翻译)——巴别塔(TowerofBabel)的故事(2)同一语言内部也需要翻译(语内翻译)广义地说,每当我们读或听一段过去的话,我们都是在进行翻译。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我们的文明,就因为我们学会了翻译过去的东西。(3)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需要翻译(符际翻译)巴别塔的故事:据《圣经・创世纪》第11章记载,世人原来都说同一种语言,后来他们在巴比伦建城筑塔,以求登天。上帝知道以后大为震惊,于是制造语言混乱,从此以后世人就讲各种不同的语言了。•翻译过程涉及的八大因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原文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翻译过程(黑匣子)、译文、译文读者•翻译标准之争圣经翻译过程中的“直译/意译”之争佛经翻译史上的历史上的“文/质”之争严复“信达雅”之说文化翻译“归化/异化”之争•翻译本质的哲学思考:可译与不可译(1)现实的可译性—存在即合理从历史来看,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翻译活动。例如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文学翻译文本《七十子希腊文本》(即最初的希伯来语《圣经・旧约》的希腊语译本)(2)绝对意义上的不可译性(特别是文学翻译)上帝——巴别塔不可建佛曰——不可译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巴别塔》:当上帝驱散人类,变乱其语言之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样一个悖论:“一瞬间把翻译这项工作强加给人类,同时又禁止人类翻译。”——翻译的必要性和绝对意义上的不可能性美国语言哲学家维根特斯坦:语言的不可言传性和不确定性德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译文源出于原文——与其说源自其生命,毋宁说源自其来世的生命。在译文中,原作的生命获得了最新的、继续更新的和最完整的展开。ユーゴーなどの警句を日本語に訳出してその文勢筆致をそのままに顕そうとすれば、ユーゴー以上の筆力がなくてはならぬ。ーー日本の明治時代の民権論者で翻訳家の中江兆民翻訳は著述よりも遥かに困難である。少なくとも著述に劣るところはない。ーー作家幸徳秋水练笔作业•パチンコは、日本だけで発達している娯楽だ。欧米人は、パチンコのような細かい技術を必要としたり、また騒音の激しいゲームを好まないようだ。アジアでは、賭博を禁止している国が多い。最近、台湾で許可になったが、あまり広がってい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