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1、植物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称为低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有根(苔藓植物只有假根)、茎、叶的分化,称为高等植物。2、植物细胞细胞是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础,也是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的细胞,既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体现植物的整体性,又能相互独立,各有其特点。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基本构造是一样的,都是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三部分所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植物组织细胞组织: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根据其担负的主要功能不同和形态结构的特点可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分生组织功能: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进行细胞分裂的能力,完成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营养组织(薄壁组织)功能:同化、贮藏、吸收和通气。保护组织功能:覆盖于植物体表外,由一层至数层细胞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机械组织功能:抗压、抗张、抗屈挠,巩固支持作用。输导组织功能:长距离运输水分和溶于水中的各种物质。水分无机盐——导管管胞;同化产物——筛管筛胞分泌组织功能:植物体重产生、贮藏、输导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4、高等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形态上有根(苔藓植物只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高等植物是由无数细胞所组成的完整有机体。细胞之间不仅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有一定的分化,在分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组织。由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5、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概括生活史中形成种子的所有植物的一个大的分类。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6、植物的分类单位和植物的命名方法植物分类所采用的方法是以植物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类。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不仅具有许多相似的形态构造,而且在代谢过程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植物的命名方法:属名+种名7、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幼苗的形态与功能。任何植物,全部生命活动周期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是保持种族的延续。种子植物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经过不断的营养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花、结实、产生种子来繁衍后代。花、果实、种子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繁殖是一切植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根、茎、叶执行着养料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等营养功能,成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成为繁殖器官。这些器官有机的结合为一整体,共同完成植物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过程。根:将植物体固定于土壤中,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有些植物的根可以合成某些重要的物质;有些植物的根贮藏大量的养料或形成不定芽而具有繁殖作用。根的主要功能:支持与固着植物体吸收、输导与贮藏合成多种有机物分泌生长物质、核苷酸、酶等定根(主根、侧根)、不定根三大类直根系——一般双子叶植物须根系——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变态:支柱根、呼吸根、气生根(榕树)茎:起支撑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茎的主要功能:支持叶、芽、花、果输导水、矿物质、光合作用产物贮藏营养地上茎变态:叶状茎、茎卷须、茎刺、肉质茎地下茎变态:根状茎、块状茎、球茎、鳞茎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等单叶和复叶:在一个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叫单叶,复叶是生有两个以上的叶片的叶。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由三部分组成的叫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何部分的叫不完全叶1.叶柄2.托叶3.叶片4.叶基5.叶尖6.叶缘7.中脉8.侧脉叶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体交换具有一定的吸收、分泌作用少数植物营养繁殖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被子植物的完全花由5个部分组成,即花柄、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花瓣总称)雄蕊群(花丝、花药)雌蕊群(柱头、花柱、子房)花的主要功能: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在花中形成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雌雄生殖细胞,并在花器官中完成受精,进一步形成果实和种子,以繁衍后代延续种族。果实:真果——单纯子房发育假果——不只子房发育单果、聚合果、聚花果果实的主要功能:发育过程中果皮保护种子种子成熟后,有助于种子的散播储备营养为种子发芽提供养分种子:种子植物主要特征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种子是植物界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殖器官。种子中的胚是植物的原始体,种子萌发后,胚发育为幼苗,最后长成大的植株,又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基本结构包含胚、胚乳、种皮。种子的主要功能:增加植物种的个体数量。通过胚的发育产生新的植株,以繁衍后代延续种族。是种子植物度过不良环境的有效结构形式生态学(一)生态学基本概念(二)生物与环境(三)生物种群(四)生物群落(五)生态系统了解: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现代生态学的特点、环境、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种群;种群生态学;生态入侵;生态对策、竞争、互利共生;生物群落物种多样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效率;生物循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生态学前沿的理论及其应用。熟悉:生态学主要研究对象;环境的功能及其特征;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生物与环境相反作用的基本形成;研究种群的意义;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种群环境容纳量;群落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的类型;生态金字塔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效率的种类。掌握:掌握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环境与生物的生态关系;掌握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点;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与掌握;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念: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的生存状态的的一门学科。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态学建立前期:公元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第二阶段:生态学成长期——萌芽期、成长期、巩固和发展期:17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第三阶段:现代生态学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2、现代生态学的特点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2、动物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融合;3、系统理论得到广泛应用;4、描述性科学发展到实验性科学;5、研究对象继续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6、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①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研究手段的更新)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和手段。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加强横向联系的研究。(研究范围的扩展)③研究范畴从宏观、微观向两极逐渐深入。(研究层次的发展)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4、生态学主要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从分子到生物圈,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5、环境、环境要素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统称环境。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6、环境的功能及其特征环境的功能是指以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构成的环境系统为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发展所提供的有意用途和相应价值。包括空间功能、营养功能、调节功能空间功能: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生物的栖息、生长、繁衍地,且适合他们生长的需要;营养功能:包含环境提供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生长、繁衍所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及各类资源、能源;调节功能:环境因素具有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功能,使受到污染的环境得到恢复调解,与自净能力的有限性一致。7、生态因子概念、分类及作用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生态因子的分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分为5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可概括为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湿度、空气、降水、风、气压、雷电。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质地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物和无机物、土壤生物。③地形因子:地貌、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经纬度等。④生物因子: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如种群内部的社会结构、领域、社会等级等,以及竞争、捕食、寄生、共生。⑤人为因子: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改造、引种驯化和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个别因子,而是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生态因子的作用只能在其他因子的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即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生物体。环境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生物对某一个极限因子的耐受限度会因为其他因子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具有等值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在不缺乏的情况下,一般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生态特性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也称限制因子。8、生态作用各种生态因子对物种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地理分布等所起到的作用称为生态作用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等值性和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9、生态适应与生态反作用生态适应是指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生态反作用是指生物反过来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生态适应分两类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同环境趋异适应——同物种不同环境10、种群和种群生态学种群是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种群具有数量、空间、遗传、系统4个特征。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空间特征: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遗传特征:基因库系统特征: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以特定生物种群为中心,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组成系统。种群分布格局类型——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集群型分布形成原因:种子或幼体扩散,繁殖,物质环境变化,种间相互关系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生物系统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内部成员之间、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种群与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11、生态入侵与生态对策把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使当地生物生存受到严重影响的过程,叫做生态入侵。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史,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设计,人们把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进化对策)12竞争与互利共生竞争是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资源利用性竞争和干涉性竞争互利指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互惠关系,可增加合作双方的适合度。如果互利合作是通过自然结合方式共同生存的叫共生互利。13、生物群落物种多样化生物多样性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群落层次上物种多样性的涵义——种的数目或丰富度;群落中种的均匀度;岛屿生物学地理学平衡理论。14、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