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乐理2大调式:含义: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其稳定音Ⅰ、Ⅲ、Ⅴ级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其中主音与上方第Ⅲ级为大三度,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的色彩。形式:1、自然大调2、和声大调3、旋律大调31、自然大调:自然大调:大调的基本形式(自然音程贯穿音程之间)•音阶结构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主音与上方三、六、七度音构成大音程,适宜表现明朗、有力的调式色彩。4F自然大调5C自然大调62、和声大调:和声大调:降低自然大调的第Ⅵ级而成,出现了增、减音程。(主音上方的小六度音程)•特性音程:Ⅵ——Ⅶ增二度(减七度)Ⅵ——Ⅲ增五度(减四度)•这种大调产生较晚(17世纪末、18世纪初),应用范围有限,由于降Ⅵ,色彩暗淡、柔和,近似小调。•此种调式多在自然大调中以片断出现或交替使用,很少见到完全以此调式为基础的作品。73、旋律大调:旋律大调:将主音下行级进时的自然大调降低Ⅶ、Ⅵ而构成,上行与自然大调相同。•此种调式一般片断出现,局部使用。8总结:在三种大调式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运用较少。9大调各音级的名称:第Ⅰ级——主音(T)第Ⅱ级——上主音(下行导音)第Ⅲ级——中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第Ⅳ级——下属音(S)主音下方纯五度第Ⅴ级——属音(D)主音上方纯五度第Ⅵ级——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第Ⅶ级——导音(向上倾向于主音)10大调各音级的特性:大调中,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其中,Ⅰ级最稳定,Ⅲ、Ⅴ级稳定性较差;Ⅱ、Ⅳ、Ⅵ、Ⅶ是不稳定音级,各以二度关系倾向于邻近的稳定音级。11稳定音的稳定程度不同:Ⅰ(主音)比Ⅲ级更稳定,所以Ⅱ级到Ⅰ级比Ⅱ级到Ⅲ级的倾向性更强。由于不稳定音到稳定音之间的音程不同:一般说,小二度倾向稳定比大二度倾向稳定音更强烈、尖锐,即半音倾向比全音倾向尖锐。12三个稳定音级和它们的稳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如用其它非主音三和弦时,则不具稳定性。13Ⅳ级作为下属和弦的根音推进到属和弦,就倾向于Ⅴ级而不是Ⅲ级了。14Ⅶ级作经过性的下行级进时,也就失去导音的特性。15Ⅳ、Ⅶ级处于属七和弦背景时,Ⅳ——Ⅲ、Ⅶ——Ⅰ。16用调号写出下列指定的调式音阶。17用调号写出下列指定的调式音阶。18小调式:含义: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其稳定音Ⅰ、Ⅲ、Ⅴ级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其中主音与上方第Ⅲ级为小三度,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的色彩。形式:1、自然小调2、和声小调3、旋律小调191、自然小调:自然小调:小调的基本形式(自然音程贯穿音程之间)•音阶结构是全半全全半全全•主音与上方三、六、七度音构成小音程,适宜表现柔和、暗淡的调式色彩。20a自然小调212、和声小调:和声大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升高半音而成。•特点:Ⅵ级与Ⅶ级之间的增二度音程。•特性音程:与和声大调一样,有两对:Ⅵ——Ⅶ增二度(减七度)Ⅲ——Ⅶ增五度(减四度)•导音到主音具有强烈的倾向,色彩近似大调。(主音与上方Ⅲ、Ⅵ、Ⅶ级构成小三度、小六度、大七度)22a和声小调233、旋律小调:旋律大调:将自然小调的Ⅵ、Ⅶ级升高半音而构成,一般多用于上行,下行常用自然小调(即将第Ⅵ、Ⅶ级还原)。•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都是自然小调的变体。24a旋律小调25小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小调中,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其中,Ⅰ级最稳定,Ⅲ、Ⅴ级稳定性次之;Ⅱ、Ⅳ、Ⅵ、Ⅶ是不稳定音级,同大调一样,不稳定音有解决到稳定音的倾向。26总结:各种调式内含的表现力:在大小调式体系中,乐音的运动具体表现为:在一个中心音(乐曲中多出现在开头、结束等部位的重要位置上,并被适当的节奏、节拍强调的稳定音)周围,环绕、辅佐中心音所建立的上、下方五度的两个支柱音,几个倾向于中心音和支柱音的不稳定的调式色彩音和一个决定于调类的色彩音——调式的三级音。它们之间不停地运动,从不稳定到稳定,又破坏稳定继续发展,产生旋律进行的动力。而调式中各音与主音间的不同音程关系的变化,又带来不同的色彩,从而形成了调式表现能力的基础。27写出下列指定的调式音阶。28写出下列指定的调式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