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一、关于词的常识词的分类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②片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写作背景1925年的毛泽东二、知人论世:走进毛泽东毛泽东词的特点•正如他洒脱的字体一样,他的诗词情调慷慨激扬,风格豪迈爽朗,大开大阖,吞云吐月,既有壮阔的奇观,又富有深广的内涵,是壮观与优美的结合。•毛泽东不愧为一代豪放的诗人。•他的作品有《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等。教学目标要求②理解、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学习毛泽东同志敢于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①把握全首词的景物(意象)。突破由景到情的转换,理解上下片的关系。把握整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教学重点:③鉴赏语言:理解、把握全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的精确。沁园春橘子洲舸怅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qìnjúgěchàngliáokuòzhēngróngchìqiúè北怅寥廓峥嵘岁月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名词做状语,向北。感慨、思考。辽阔的宇宙。不平凡的日子。热情奔放,劲头十足。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恰看找韵脚思考以下问题:1、上片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3、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4、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立寒秋图”寒秋(时节),(地点)独立橘子洲头,(我望)湘江北去。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四、赏析上片1、开头三句交代了什么有何作用?(1)交代了时间——寒秋(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3)交代了人物—作者(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山树水船鹰鱼万物湘江秋景图远眺山树水船鹰鱼万物景近观仰望俯瞰⑴、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漫山红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水底的游鱼。(1)“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1)“看”字作为领字,统领景物描写。(3)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见下图)(4)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2)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①层林尽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百舸争流③鹰击长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击”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之情。“飞”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翔”本用在鸟类,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平淡无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④鱼翔浅底试比较“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竞”写出了万物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都”显示了一种状态,体现不出竞争性。3、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有什么样的感想?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和共产党右倾分子之间的斗争尤甚。这首词正是作者要离开长沙去广州前,重游橘子洲时写的,而作者此行去广州的任务正是要发动民众,开办讲习所。提示:由自然万物的竞争联想到人类社会的竞争读上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听同学读下片引申讨论•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思考:国家的命运应由谁来主宰?请同学们认真在词中找答案。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答案朗读,看板书,概括中心峥嵘岁月图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①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②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③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④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⑤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⑥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赏析这几句话。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六、整篇的结构统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片的提问,可谓衔接巧妙,浑然天成。七、总结•1、全文结构图。•2、总结。看问追忆往事忆中心思想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抒发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听录音,鉴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恰看造像写意,游人;借景抒情,诗人;深沉发问,哲人;怀人忆事,一群斗士。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练习探究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比较鉴赏: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①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作品景色特点表达情感秋思萧索寂寥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之情秋词秋高气爽充满力量乐观开朗,豁达向上湘江秋景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注】这首词是毛泽东1923年告别杨开慧时所作。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2、“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这首词是作者告别妻子时所作,为何题目不写“别妻”,却用了“别友”呢?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2、“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描写了送别途中的情景,诗人与爱妻头顶半边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行进在东门外大街。借景抒情用凄凉的景色衬托凄苦的心情。3、这首词是作者告别妻子时所作,为何题目不写“别妻”,却用了“别友”呢?------这是他有意强化与杨开慧的同志情、战友谊。称夫妻,后面必为家庭背景、生活背景,虽然亲昵,但难免琐屑。称友人,后面必是社会背景、事业背景,既写了普通的夫妻之情,又写了夫妻间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崇高情怀。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