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21.通过自主预习,理解“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从而增强实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责任感3•4.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趣•重难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措施•高考考点:•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导航42.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首次提出“中国梦”概念。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热词提出:1.文化强国: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5内因: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观点一“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请饬全国祀孔仍行跪拜礼》观点二“巨大的文化遗产,已经变成了巨大的文化包袱,巨大的文化优越感变成了巨大的负罪感”“崭新的文明,它不可能再从黄河里流淌出来”。——《河殇》(1)上面两种观点属于什么思潮?你是如何看待的?(2)应如何处理好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观点没能科学地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利于文化的创新,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探究与思考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代表人物:胡适代表:康有为“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走上复兴之路.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求索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探究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经历了从个人到团体、从萌芽到思潮的转变过程。•1、1917年十月革命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萌芽。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开始关注了解马克思主义,不过这时候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2、1918年李大钊等开始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十月革命后,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3、1919年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打开了大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你知道哪三个代表吗?高考考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马克思主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A、指导思想:B、基本特征:C、本质和核心:(3)作用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特社文化)内涵:P99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形成:[即时应用]1.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观点认为“东洋文化”是自然的、消极的、依赖的、因袭的,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因而并不是过多强调自我,也不是孤芳自赏,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答案:B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据此,下面理解对应正确的是()①面向世界——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②面向未来——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③大众的文化——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④科学的文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①是错误的;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②符合题意;民族的文化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是错误的;科学的文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材料:2013年11月0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探究与思考18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即时应用]3.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荧屏和网络热播。该节目以一种青春、活泼甚至“潮”的方式来诠释马克思的理论和思想,在颠覆以往“刻板”式说教同时,亦让人获益匪浅。这说明传播马克思主义需要()①尊重和贴近广大人民群众②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③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④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③④与题干无关。答案:A4.我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实施以来,许多志愿者满怀理想与热情,带着知识与技能来到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从事小学教育或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既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又使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①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举措②表明科学文化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③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④完善了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举措,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②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答案: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5•1.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6•2、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A273、2012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思想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何去何从。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A、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B、抵制腐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