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道•一、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二、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起点和规范•三、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方法与核心•四、修德凝道,止于至善•——儒家根据和目的•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儒家道体和道用•六、安贫乐道,至善至真•——儒家的人生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小诗一首与君参•孝悌忠恕基石立,•克己复礼天下归。•全德之名通大道,•下学上达非用言。一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孔子塑像一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於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王阳明《传习录》孔子“仁学”大纲•马一浮先生以“仁”为核心,揭示出孔子“仁学”大纲:•一个字概括,就是“仁”字;•两个字概括,就是“仁、知”或“仁、义”;•三个字概括,就是“知、仁、勇”;孔子“仁学”大纲•四个字概括,就是“仁、义、礼、知”;•五个字概括,就是“仁、义、礼、知、信”,又称“五常”;•六个字概括,就是“知、仁、圣、义、中、和”,又称“六德”。•就其真实无妄言之,则曰至诚。就其理之至极言之,则曰至善。•故一德可备万行,万行不离一德。(马一浮:《泰和会语·论六艺统摄于一心》)孔子“仁学”体系结构:•1、逻辑起点:孝悌•2、儒家准则:礼•3、儒家方法:由己及人•4、儒家核心:忠恕•5、儒家根据:德•6、儒家目的:道•7、儒家道体:诚•8、儒家道用:和孔庙成化碑二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的起点和规范•1.逻辑起点:孝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案例】兄弟劫人救母,孝是不孝?2009年4月21日上午10时许,在广州,为了筹集18000元救病重的母亲,张方述、张方均兄弟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当街劫持一名女子,向有关部门索要赎金。8月27日,兄弟俩被指控犯绑架罪一案,在广州白云区人民法院开始审理。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了张家兄弟所在村治保主任的证词,证实他们的母亲改嫁到这个村,老人因摔倒突发脑溢血住院,收到广东媒体转交的善款已经治好病,但当张母得知两个儿子用这种极端方式筹钱,再次发病住院。听到母亲再次病重的消息,兄弟俩又开始流泪抽泣。庭审中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老母亲劝两个儿子认罪,争取早点回来。法庭最后判决结果如下:哥哥张方述判刑5年6个月,弟弟张方均属从犯,判刑2年缓刑3年执行。二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的起点和规范•2.儒家准则:礼•“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二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的起点和规范•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讨论:•嫂嫂掉到水里了,是否可以用手拉她?二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的起点和规范•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三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的方法与核心•3.儒家方法:由己及人•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生行之,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回答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的方法与核心•4.儒家核心:忠恕•孔子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又告诉孔子的其他弟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三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的方法与核心•讨论:•假如有人辜负了你,你如何对待对不起你的人?三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的方法与核心•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5、儒家根据:德“据于德。”“德”仅次于道,属第二层。据,执守之意。德,通得,即一个人在悟道中实际获得境界,是道在现实中的体现。“道”和“德”都是整体性境界,需要在实践中体验,难以用语言确切表达,属于“上达”的层面。四明德凝道,止于至善——儒家的根据和目的•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讨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四明德凝道,止于至善——儒家的根据和目的•6.儒家目的:道•“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里仁》)•“道”的层次最高。道是通过对宇宙人生的整体领悟,而在实践上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志”的理想追求,是“德”的终级目标。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小诗一首与君参•孝悌忠恕基石立,•克己复礼天下归。•全德之名通大道,•下学上达非用言。物之道生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