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道统启新命同修行东西方文化源流比较孔子:公元前约551—479(73)孟子:公元前约372—289(84)荀子:公元前约313—238(75)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399(70)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80)亚里士多德:约公元前384—322(6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思想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这么说,谈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涉及儒家思想,等于没谈中国传统文化。孔子陵墓第二讲人生与社会——儒家之道•一、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儒家修道的层次•二、孝悌为本,齐之以礼•——儒家起点和规范•三、忠恕贯通,由己及人•——儒家方法与核心•四、修德凝道,止于至善•——儒家根据和目的•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儒家道体和道用•六、安贫乐道,至善至真•——儒家的人生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许慎《说文·人部》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许慎(东汉)“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西汉刘歆在《七略》颜回(字子渊)•什么是“儒家”?儒家大约形成于春秋末期,由孔子与其学生所共同创立,以仁为核心,并提倡义、礼、智、信、勇等,修己安人,致中和,以达到道的境界。当时成为显学。战国时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思想,从哲学和世界观的角度,把儒学发展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主张,强调“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进一步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理想主义倾向。几乎与孟子同时代的荀子,则从另一个角度发展儒家思想。和孔孟相比,荀子的主张更趋于务实,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与孔子的主张距离渐远。他的学说后来被韩非子继承,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故而后人在理解和阐释儒家思想时,以孔孟学说为核心。孔子创立、孟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孔孟之学”。儒学的主要内容是仁义,故又称“仁义之道”。孔孟儒家:儒家道统韩愈认为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有一个传授系统———“道统”,由尧舜开始,传于周公、孔子,孔子又传给了孟子,但孟子以后就不得其传了。儒学决定人类本世纪能否生存?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的闭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丘画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讲学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退修诗书(明《圣迹图》)孔子三十多岁开始招收学生,深得学生爱戴。死后许多学生在他墓侧结茅屋守丧。子贡庐墓处(孔林)对《论语》的极高评价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注:程子指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程颢二兄弟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九三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孔子后裔在山东曲阜为孔子标准像揭幕山东新加坡美国旧金山香港你如何看待如下观点?•张颐武观点:•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摘自《新周刊》“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生有着诸多失意与不如意的情形下,谁能保持心境快乐,实现一种高度的充实、平静和愉悦?谁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孔子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曾被困于陈、蔡之间。整整7天没饭吃。到了卫国,人们讨厌他。铲除他走过的足迹。到曹国,他和弟子一起习礼的大树被人们砍倒。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0孔子四弟子的志向:子路: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莫春者,冠者、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四弟子孔子态度子路:哂之冉有:求,尔何如?公西华:赤,尔何如?曾皙:点,尔何如?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所以又叫颜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原典】诵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一、周敦颐的“乐”在“诚”中说;二、程颢的“乐”在“仁”中说;三、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乐”在“理”中说;四、以王守仁、陈献章为代表的“乐”在“心”中说,等等。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据《宋史·道学传》载,周敦颐让受学于他的二程“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亦由此而发源”。•“孔颜乐处”从此随着理学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家喻户晓。周敦颐是这样解释“孔颜乐处”的,他在《通书》中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通书·颜子第二十三章》,第31页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通书·富贵第三十三》•对曰:“乐道而已”。伊川曰:“使颜子而乐道,不为颜子矣”。•“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通书·陋第三十四》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君子无忧【原文】:•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孔颜之乐,是精神胜利法吗?“阿Q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是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贱精神,学者概括为:就是阿Q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道”并不是乐的对象,而是人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所自然享有的精神和乐,是一种和乐的心理体验。非安贫以乐道,而乐道以安贫•“孔颜乐处”思想的价值就在于告诉人们,一个人的一生除了财富、权力之外,还有一些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孔颜之乐”正是人类在“道”的追求的过程中超越了人类的物质需要、利害得失后所体现出来的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换句话说,一个人对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相当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追求才是人生快乐的真正源泉。思考题:•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讨论:•嫂嫂掉到水里了,是否可以用手拉她?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儒学的演变历程:儒学由孔子创建,最根本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主要宣扬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儒家学派。经学化神学化哲理化经世致用动摇、复兴思考:儒学复兴的表现有哪些?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