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德国学前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比较教育第六章德国学前教育德国学前教育沿革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德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德国学前教育沿革(一)早期学期教育僧侣学校不成为修道士的儿童文艺复兴之前,家庭教育是主要形式,母亲是主要教育者。宗教改革影响,马丁·路德主张实行义务教育,认为国家应强迫公民将子女送进学校接受教育。南麦伦地区出现学前教育设施,对教徒的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学校”--断奶后到5、6岁5--6岁为学龄期儿童,接受学校教育。19世纪的最初20年,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它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安全和健康。保育所致力于贫民救济的教育场所,主要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游戏是保育所中幼儿的主要活动。(二)近代学前教育1819年,幼儿教育家瓦德切克设立了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所,以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为对象,招收9个月至2岁的婴儿,后来拓展到了1岁。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德国幼教设施,具有一下特点:①以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解决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的问题为主,教育是附带的。②幼教设施的费用主要靠慈善捐款,在未能捐款时才由地方公费负担。③这些幼教设施没有统一的名称,并且多无固定场所。④担任保育的工作的人多半不是正规保育员和教师,而通常是孤儿院里年长的女孩子或失业居民及老妇人。(二)近代学前教育魏尔特阿尔古德堡市建立了第一所托儿所。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以弗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1835年创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改名为“幼儿学校”,主要招收贫困工人的子女,年龄一般在2岁到学龄期之间。教学内容师资:“看护修女养成所”(二)近代学前教育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禄倍尔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由此,德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双轨的趋势。幼儿教师培训班幼儿园之父(二)近代学前教育1851年,普鲁士政府禁止设立福禄贝尔式幼儿园。1860年自由内阁上台,才解除幼儿园禁令。1861年,《幼儿园教育学》。此后,各地福禄倍尔团体纷纷建立,将幼儿园运动推向深入。(二)近代学前教育(三)现代学前教育20世纪初,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有一定的进步性,德国的幼儿园继续朝多轨方向发展。1922年《青少年法》该法案提出,要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其他幼儿保护机构。1924年,德国政府将学前教育规定为由青少年福利部门管理,强调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该法案定下了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这种影响持续至今。《青少年福利法》(三)现代学前教育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把学前儿童的教育纳入计划的构想之中。联邦教育审议会公布的全国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并把幼儿园3-4岁的儿童的教育纳入了教育体系中的初等教育部分;把5-6岁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此,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1977年,《青少年福利法》要求各州承担扩建幼儿园的义务,以保证满足需要。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一)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德国教育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托儿所(0--3岁的招生对象全日制保教工作)和幼儿园(主要形式,3--6岁)创办组织不同: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保教时间长短:半日制、半日制招数对象:普通幼儿园(儿童活动场所或儿童之家)、学前班、特殊教育学校林间幼儿园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林间幼儿园德国出现的一种较新的幼儿园类型。幼儿园没有房屋和围墙,教师们在大自然中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林间幼儿园的办园模式使儿童更加接近大自然,促进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更增强了儿童的运动能力。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德国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幼儿园主要是由联邦各州的青少年福利局或其他相应的组织直接主办的。私立幼儿园分两种:由教会或社会福利组织主办的幼儿园和由工厂、大学、医院或个人开办的幼儿园。德国私立幼儿园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公立幼儿园,容纳了近70%的适龄儿童。在德国,上幼儿园是自愿的,不是义务教育。幼儿园与学校不同,德国的学校几乎都是公立的,不收费的,但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要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来收费。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在德国,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其一,从主办部门和政府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联邦的《青少年福利法》和各州的幼儿园法是幼儿园工作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法律条文也赋予主办部门一定的自主性。其二,从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来看,两者的关系是通过合同来体现的。家长有权利和义务通过参加家长会的方式,参与幼儿园各项事宜的讨论。幼儿园通常有三种类型的工作人员:一是社会教员,必须是专科高等教育毕业。二是教育员,实科中学或相当于实科中学毕业,通过实习和国家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教育员资格。三是护理员,中学毕业后经过2年职业培训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二)学前课程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确定了初级教育改革的目标后,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各种模式研究方案在德国应运而生。1.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以70年代出现的科热尔的认读机具有代表性,但长期观察结果证明早期认读训练的儿童比未受此训练没有更多的优势。2.学科论:宗旨在于以科学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课程论思想对学科论产生有深刻影响。功能论和学科论都被学前教学所抛弃。原因: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儿童全面发展;致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使学前教育失去其本身特色。功能论与学科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前教学的内容。有些材料如拼图、记忆游戏、策略游戏和集合游戏教材,至今在德国仍受欢迎。3.情境论: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成为指导性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①鲁滨逊。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的能力。②费瑞尔,主张将儿童的社会学习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思维和行动统一起来。特点:①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②社会学习和知识学习相结合。③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④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⑤教学活动不局限于幼儿园。⑥灵活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情境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工作框架的提供者,使儿童在里面尽可能的独立工作。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1、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任务:协助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发展,陶冶儿童情感,培养儿童具有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兴趣、相互信任、责任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集中注意力和活动能力等。•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实务能力、学习能力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2、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指导》指出课程内容:培养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日常活动获得个人能力;儿童与伙伴们一起通过游戏来相互激励,获得社会性发展的能力;通过感知世纪,体会自然项目中的工作获得实务能力;通过幼儿园中各种文化安排而获得文化能力。•教育领域:身体,运动,健康;社会与文化环境;交流:语言,书写文化;媒体;艺术与创造力;音乐;数学;自然-环境-科技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3、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学体现整体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教学形式:游戏、唱歌、听故事、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组织:集体教学、个别指导或小组活动9:00到11:30是教学活动,其余为儿童自由活动时间•特点: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玩的途径,教育儿童;教育活动多样;重视爱的教育;崇尚自然教育二、德国学前教育现状(三)幼儿教师的培养1、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2、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目的形式德国学前教师训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大学、技术学校、培训学校大学:培养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中工作的一小部分、专注于社会教育的人。接受为期4年的被作“社会专科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其中1年用于实践方面的培训。入学者的资格要求是10年级毕业生或具有2年职业训练的同等学历者。毕业生大多数在较大的日间学前教育机构中担任领导工作。技术学校: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入学者的资格要求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或其他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培训学院: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助理员。这类学校入学要求是完成实科10年级学习或至少具有职业训练的同等学力者,培训时间1-3年。四、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述评德国学前教育家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机构教育的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家长咨询和培训入手,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两者结合的做法最为有效。为保护家长的教育能力而建立家长或家庭援助项目,其目标在于使家长为过好家庭生活做好准备并帮助他们完成好自己的教育任务,发展家长应付问题和解决冲突的能力。①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为其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②家庭互助项目:帮助家庭,使其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③临时保姆项目:以职业女性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看护项目。需付费。④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德国,以婴儿和学步儿童为对象。遍及德国,在柏林尤其盛行。三、德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一、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①德国的一个传统,绝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慈善团体尤其是教会开设并提供经费的,联邦一级无专门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不规定学前教育的大纲和教育方法,而由开办者自行决定。这有利于调动各地方和私人团体开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德国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②在德国教育幼儿一直被认为是父母的责任,而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不过是家长教育儿童的助手,并创设出一种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自然过渡到学校教育的条件。③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通过游戏和其他自由活动来教育幼儿。尤其是福禄贝尔的教育传统,仍占主导地位。问题:①东、西德在统一前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体系。②德国学前师资培训有明显的层次性或等级性的特征,培训制度僵硬、缺乏灵活性。③目前德国共有30种学前教育形式,最主要的是幼儿园。但已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入园的需求。入园难、入托难,一直是一个引起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④德国幼儿园很少有读写算及学外语的现象。对策:①努力统一两种幼儿教育模式,原西德地区在园所数量上向原东德地区靠拢,但从教育观念上影响远东的地区的学前教育。②现在德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被认为至少应在大专以上。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做到“共同构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③改进3岁以下儿童的看护制度,对于5岁儿童考虑其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不间断而且可以自由选择地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强求组织和机构上的归属问题。④要求儿童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幼儿园外语教学要与情感、社会、智力相结合,让儿童带着美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学习,让学习外语令人愉快。问题:东西部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差异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移民儿童的德语水平真题练习1.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旨在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为()A.功能论B.学科论C.情境论D.知识论A2.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文件是()A.《青少年福利法》B.《费舍法》C.《教育结构计划》D.《教育基本法》A真题练习3.将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的人物是()A.巴乌利美B.弗利托娜C.瓦德切克D.福禄倍尔D4.德国幼儿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巴乌利美B.瓦德切克C.弗利托娜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