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史专题一:中国金融简史罗素是这样解释历史的:“当所有人类借以获得知识国度里的公民权的各种研究之中,没有任何一种是像对过去的研究那样不可或缺的了。懂得世界是怎样发展到了我们的个体记忆所开始的那一点,懂得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宗教、各种制度、各个民族是怎么样变成他们现在这个样子,熟悉其它时代的伟大人物,熟悉与我们自身大为不同的各种习俗和信仰——所有这些东西,对任何有关我们自己的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学的有价值,不仅仅是对历史学家,它是对所有的人,对于一切能对人生进行思考性的观察的人。”(罗素《论历史》p.1)货币发展演变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秦朝的半两钱汉武帝推出了五铢钱唐高祖铸造通宝钱宋朝的交子明朝开始确立白银的货币地位清朝不完整的平行本位货币清末民国初年的银币国民政府的法币、金圆券、银元券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民币。信用和信用机构先秦的信用主要是借贷。春秋战国时代借贷已经盛行,孟尝君靠放债取息以“豢养三千食客”。汉代出现了借贷职业者——子钱家。汉代时期还出现了政府信用——救济性贷款。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典质。唐朝信用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汇兑和金银铺的出现。明清开始出现了典当、钱庄、票号。清末开始出现了近代银行。明清前信用和货币先秦的货币和信用一、先秦货币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产生于殷商时代,是贝币。贝币充当货币的优点有:(1)有光泽、花纹,是名贵的装饰品;(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4)便于携带。贝币的单位是朋,每朋10贝。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和青铜技术的进步,贝币发展为铜币。春秋战国的时候,各地诸侯割据,造成了地方经济的不平衡,铸造出不同的铜铸币: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这些铜币是根据形状,而不是材质来命名的。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特点:货币单位已经分等级;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多种货币同时并存。春秋战国时期四种铜铸币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先秦的信用信用就是借贷行为。自私有制产生起就有借贷行为,有民间借贷,也有政府间借贷,政府与民间借贷,古代称为“赊”和“贷”。战国时期的放贷取息比较普遍,史料记载孟尝君放债取息以养宾客,一年的利息收入就超过10万钱。秦至隋朝的金融一、秦至隋朝的货币1、半两钱《管子·君臣上》:“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制,戈兵一度,书同名,车同轨,此至正也。”确定中国钱币外圆内方的基本形式,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西汉的五铢钱算缗告缗:计算商业税收和地租收入,告发商人偷税漏税的运动汉武帝的币制改革是秦始皇统一货币以来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的样式,重量合适,便于流通,成为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较好的媒介,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700年时间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秦至隋朝的信用典执: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专营放款的金融机构。由于南北朝时期佛教事业十分兴盛,寺庙成为财富集中的重要场所,于是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公廨钱:隋朝时,国家重归统一,商业发达,信用事业更加兴盛。放款除私人以外,还有政府机关。政府放款是在各府县拨付一些钱,叫公廨钱,可用于放贷取利,也可经营别的事业,收益作为政府收入以供开支。公廨钱收息的办法,是以营利为目的,不同于汉代的政府信用。唐宋元朝金融一、唐高祖时期的币制改革621年,唐高祖进行币制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造通宝钱。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通宝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改称“宝”、或“通宝”、或“元宝”、或“泉宝”等,前面冠以年号,名称同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一直延续到清亡。宋朝币制特征1、宋朝的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铁钱成本更低。政府因铸铁钱而获厚利。2、货币流通的区域性。钱币只能在一个地区内流通,不准运钱出境。3、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交子:在公元1000年左右,成都16家商户制作纸币代替铁钱流通、交易,称为交子,交子可以随时在发行商号兑换现钱,私人发行的交子称为私交子,政府发行的交子称为公交子。由政府发行的交子每三年一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届发行用铁钱充做发行准备,规定最高发行限额。交子后又被称为钱引、关子。称提之术: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其信用,用金、银、出卖盐引、茶引、度牒、官诰等市场通行的证券回笼会有这一系列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唐朝的汇兑和货币兑换业务唐朝的汇兑叫飞钱,又叫便换。唐代各道的地方政府都在京城设有进奏院,各军、使也设有办事机构,专司同中央政府的联络。商人在京出卖货物后,如果不愿或不能带现钱回家,就将钱交给本道的进奏院,进奏院开出一张票券,各持一半。商人回到本地后到相应的机关合券核对,如果无误,便可领回现款,汇兑就这样产生了。它既消除了商人携带现钱的风险,也减少了地方政府运钱进京的麻烦。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一、明清时期的钱币1、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2、制钱与清代货币清朝200多年的统治历史都是不完整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清朝的这种复本位币制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制钱的铸造虽然有法定的标准,但纹银的成色和单位重量随时随地不同;第二,制钱铸造和销毁权力政府严格把持,但政府不干预银锭银块的铸造。顺治三年规定银钱的比价是银一辆合1000文铜钱,“永著为令”明清(鸦片战争前)的信用和信用机构典当业的发展典当业俗称当铺,南北朝的典质,唐朝的质库,宋朝的解质铺,都是一种高利贷资本,经营以物品抵押的个人放款。明朝是徽商在各地开的当铺很多。我国典业通常分为典、当、质、按、押五种以资本大小、取利厚薄、满期长短、纳税多少而区别,按照资本额大小,典最大,当次之,其次是按、质和押。一般而言只有当和押比较多。典当的利率没有定数,一般而言,典当物价值越小,取赎时间越短,利率越高,换句话说,就是,当物的人越穷越吃亏。乾隆湖州府志记载康熙年间典息:10两以上每月一分五厘起息;一两以上,每月二分起息;一两以下每月三分起息。每票不及一两者多,隔一二年,本利课算不能取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金融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一、晚清银钱制度及其弊端晚清货币制度混乱的主要表现:(1)币制混乱官定的“平”主要有以下几种:库平:全国纳税的标准银漕平:征收漕粮用的银广平:对外贸易标准平:进出口征税公砝平:主要城市汇兑价格计算。五种“平”的绝对数和相对数。5种平的绝对数关平1两=581.55英厘广平1两=579.85英厘库平1两=575.80英厘漕平1两=565.65英厘京公码1两=555.70英厘五种平的相对数关平100两=广平100.2927两=库平100.9986两=漕平102.8108两=京公码104.6517两一个辗转兑换的例子中央财政机关用库平,两地汇兑用漕平,各地实际收支又用各地的银两。从江苏税收中拨一批款汇往甘肃作为协饷。江苏税单用的是库平,实际还税是地方银两,将税款汇往上海要用漕平,到了上海要用规元,从上海汇往甘肃要用漕平,到了甘肃要用地方银两计算;甘肃对于江苏协款,要用库平计算,将协款存到当地银号,要折算成当地银两;北京户部的帐户要用库平记帐,实际支付要用当地银两折算。除了计划汇水之外,全部过程需要九次计算。钱庄的发展和演变钱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钱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2)业务的发展。除了传统的银钱兑换、办理存款放款和签发银票之外,还承担在口岸调节商品和资金的业务,在口岸为客户提供庄票(即期和远期),在口岸和内地之间使用汇票为商户提供信用服务。传统的放款业务也走向了新兴工商业客户,抵押放款也开始出现。(3)技术进步。通过“汇划”进行业务清算,通过拆借扩大自身信用能力。发展的隐忧和危机(1)钱庄自身结构上的缺陷。首先,中国的钱庄本身规模偏小,1万银元本金便是大钱庄了,这个规模显然不足以抵御风险;其次,中国人固有的“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绝大部分钱庄实行每年分红制度,大部分钱庄股东满足于每年的红利分配,而不愿意将其收益进行再投资,钱庄自身缺乏集聚资金和积累资本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再次,金融技术落后,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对外依赖性增强,主要是随着业务的扩展和拆借业务的发展,钱庄对外资银行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钱庄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外国金融势力者手中。(3)钱庄本身的规模与其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投机性与消极性使其在1897年上海“贴票风波”和1910年的“橡皮股票风波”中倒下了。票号由兴盛到衰落(一)票号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1、票号组织形式。“身股制”2、票号经营方式的特点(二)票号的初步发展(三)票号的大发展票号和山西人的财富山西票号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日晟昌、天成亨、蔚泰厚、存益公、大德通、大德恒、志成信等。最远的票号将其分号开到了东至日本大阪、神户,北到内蒙古的乌兰巴托、南到广州、香港。据《清椑类钞》记载,介休县侯姓7-800万两太谷县曹姓6-700万两祁县乔姓4-500万两祁县渠姓3-400万两榆次县常姓100多万两太谷县刘姓100万两榆次县侯姓80万两太谷县武姓50万两榆次县王姓50万两票号的组织山西票号的帮别按照其总部所在地分为三派:总号在祁县的称为祁县帮、在平遥的称为平遥帮、在太谷的称为太谷帮。其资本组织多为合资经营,也有独资经营的,其责任为无限,每股多为一万两,少也有三千,三年或者四年结算一次,盈亏按股平分,称为银股,还有身份股,称为劳动力入股。票号的主要业务汇兑:通过汇票结算,票号获得汇水,包括老百姓的小额汇款和官款的汇兑,例如1867年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向上海洋商借款120万两,是将现款交给上海的山西票商汇到山西运城的。存款与放款:清朝的国库制度清朝没有国家银行,其国库管理特别。清朝的国用分为两部分:皇室经费和国家财政。二者虽然是分开的,皇室经费虽然有特别来源,但遇到不足的时候,会从国库挪借,皇室经费规内务府广储司掌管,国家财政规户部掌管,下设三库,其一是银库,各地赋税汇总交银库总汇。各省财税规各省布政司掌管,下设司库,又称藩库,诉讼收入规按察司司库,各省兵饷规兵备道库、盐课规盐法道库、关税规部派监督库、漕赋税规粮道库、河工饷规河道库。所有公款,在京则存国库,各省存藩库。票号的利润来源汇水:汇兑款的1-2%;利差:各庄存款多的有7-8百万两,少的也有2-300万两,私款的存款利率只有2-3厘,贷款利率可到8厘(月利率);而大票号主要存款是官府的无息存款,其利差更大了;银两平色差价:收入银块时,借口成色不足,压低价格,汇款人损失较小不予计较,对于票号而言是积少成多。票号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产品的商品化提高,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第二,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农民运动仍然此起彼伏,给清政府解送现银增加了困难,需要一个资信可靠、收解灵活、可汇可垫、机构普遍的资金调拨运转机制。第三,票号同地方官吏紧密勾结在一起。票号的衰亡票号衰落的主要原因有:1、在票号走向极盛时,中国近代银行兴起了,与票号展开了竞争。2、外商在华银行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与国内金融组织争夺内汇业务,使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3、票号在营业走下坡路的过程中,一遇到国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实力并不雄厚的票号。票号经营存款和放款历来强调信用而不重视抵押,这一特点使它在时局动荡时损失惨重。4、面对银行业的激烈竞争,票号保守,不思变革。钱庄与票号的区别①钱庄的性质是兑换,票号是汇兑②钱庄的营业范围仅仅限于本地,外埠不设分店;票号在全国甚至国外广设分号。钱庄发达之后,主要势力范围在长江以南,票号分号虽然遍及全国,但其大本营主要在黄河流域。③钱庄票号分类营业。票号代理国库、省库,钱庄包揽道库县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