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赫鲁晓夫(1894—1971)接替他的是:1.原因(1)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2)可能性:年,斯大林逝世,为改革提供了契机;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尝试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突破口、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削减农业税,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玉米农业赫鲁晓夫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2.措施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业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2.内容(1)经济方面②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的经济地位。(2)政治方面①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进行了批判。②会后,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活动。3.成效:改革虽然取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最终未能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4.影响: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提示:(掘墓)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例: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将重点放在上,推行“”,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成效(1)前期: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2)后期:20世纪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世界现代史》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面临新的困境。【合作探究】: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最终都失败。③失败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地位。2.内容:(1)经济方面:改革初期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但困难重重,遂将改革重心转到政治领域。(2)政治方面:提出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纵容自由化思想,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推出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3.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运动加剧。4.影响:导致苏联解体。4、苏联解体。(1)开始:1991年,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联盟变成了松散的邦联。(2)加速:一些苏共干部为维护苏联发动“”事件遭到失败,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3)解体: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订《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签署《》,苏联完全解体。(4)消失: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第二天,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的史实中吸取怎样的教训?【理解拓展】(4)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提示(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不断地坚持改革,而不能固定化、模式化。(2)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3)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总结思考】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㈠同:(1)都是为了解决弊端;(2)都在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㈡异:(1)赫氏改革侧,勃氏改革侧重,戈氏侧重和入手;(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最终导致;(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方向。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苏联实际重农业重工业所有制商品经济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拓展阅读】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㈠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㈡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㈠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㈡原因:①指导思想不同。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③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研析训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