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七幼儿表演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指幼儿以某一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角色和语言为基础,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运用对话、动作、表情、语调等表演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例如,当老师给幼儿讲完故事“猴子捞月亮”,幼儿就会自发地模仿小猴子的语言或动作,并逐步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这就是表演游戏。•表演游戏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学习分清是非,区别善恶。•【认识游戏】(一)内容和主题主要来源于幼儿熟悉的文学作品虽然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相同点,都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依据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进行角色表演的。因此,表演游戏反映的是幼儿所熟悉并喜爱的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游戏的过程基本上就是故事的情节。例如:在“拔萝卜”游戏中,幼儿依据故事内容扮演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等角色,并以故事的情节为线索展开游戏。•(二)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一般不会拘泥于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而是大致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增加和改造情节,创造性地开展游戏。•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假想游戏的道具、场景等。如:在表演游戏“小兔乖乖”中,扮演小兔子的幼儿会想出用小棒当手枪、用泡沫砖当石头等各种对付大灰狼的方法,丰富和发展游戏的情节。表演游戏的这种创造引领和创造自由,让幼儿忘我地沉迷在创作的乐趣中,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三)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与表演性,幼儿不以表演给别人看为目的,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投入游戏中,即使无人观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例如: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那些富有趣味性的情节往往让幼儿津津乐道,在与同伴一起讨论动画片中精彩的情节与人物时,幼儿常常会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需要同伴配合表演时,幼儿会邀请同伴一起投入表演,仿佛自己变成了动画片中的人物,在表演中体验到游戏的愉悦和满足。•二、表演游戏的内容•(1)故事表演•故事表演是指以某个故事或童话为蓝本,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表现故事的情节,以此表达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以及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2)童话剧•童话剧是以童话故事改编成的剧本为原型,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幼儿扮演童话中的角色,通过舞台加工和歌舞设计等一系列的演艺方式的配合,将故事情节形象、生动、艺术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3)歌舞剧•幼儿歌舞剧集音乐、诗歌、舞蹈于一体,有简单的对白,情节更富于戏剧性。•(4)小舞台表演•小舞台表演属于表演游戏里常见的区域游戏。在班级里相对独立的地方,幼儿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上纱巾、头饰、面具等材料,运用语言、表情、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5)手偶表演•手偶表演是幼儿利用自制手偶、布袋木偶,纸、布等材料制成人物、动植物造型,通过手指、手掌的活动进行操作表演。•(6)桌面表演•桌面表演是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或玩具替代自己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通过口头语言和对玩具的操作,在桌面上表演和再现文学作品。例如:故事《小鸡和小鸭》,幼儿可以利用小型的小鸡和小鸭玩具来代表剧中角色,一边在桌子上操控玩具,一边用语言对白进行表演。•三、表演游戏的作用(一)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表演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含有丰富、优美的语言,幼儿在游戏中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和角色特征,借助游戏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习掌握词汇、段落等各种语言形式,从而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多次出现“拔萝卜,拔萝卜,嗨哟嗨哟,拔萝卜,嗨哟嗨哟,拔不动,xxx,快快来,快来帮忙拔萝卜”这样重复的词句,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语言特点,对于帮助幼儿学说完整语言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演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想象的过程。游戏中,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作品的情节、对话和内容进行修改和创编,想办法设计角色语言和动作,将文学作品中一些不适合直接表演的描述性语句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使之更加适合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想象得越丰富,表演就越逼真,因此,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幼儿在不违背原作品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例如:在“小熊请客”的表演游戏中,幼儿不断地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赶走好吃懒做的狐狸,使表演更加丰富而有趣。••(三)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表演游戏作为一种象征性游戏,可以恰到好处地将科学与童话、事实与想象结合起来。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一边在研究怎样把故事演得更好,一边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可以充分地表现,知识经验也能获得进一步的扩展和认知,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互补的作用。随着表演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固有的服装、道具和装饰材料难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他们会根据游戏的需要将各类废旧材料进行改造和利用,•例如:用饮料瓶制作成演唱会用的麦克风,用鞋盒与纸杯组合成为录像机等,这些替代物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为使游戏能正常地进行下去,幼儿会与同伴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表演“拔萝卜”时,幼儿发现多了一个人,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幼儿很快在游戏中添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并自然地融入到原有角色的拔萝卜活动中来。表演游戏还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将角色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四)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表演游戏所依托的文学作品,渗透着品德教育,是向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源泉。幼儿通过表演,反复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正确行为和优良品质。游戏中,每一个幼儿都可以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发展水平来反映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胆小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克服怕羞、胆怯的心理,大胆地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勇敢、自信、大胆、敢表现自己的个性品质。表演游戏又是一种集体游戏,每个幼儿都有特定的角色,这就要求参与表演游戏的幼儿既要有独立性,又要互相交往、合作,在互相配合中,学会相互信任,让自己能够成为集体中的一方子,体会和理解集体和个体的关系,提高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五)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文艺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需要借助幼儿的表演才能得以再现和展示。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情感随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迁移,像主人公一样在紧张的时刻感到畏惧,在取得胜利时感到轻松和愉快,各个角色特点的差异性决定了幼儿的表演要符合角色的要求,具有个性化特点,才会使表演更加生动、逼真。例如:“小兔乖乖”中的兔妈妈与大灰狼唱的歌虽然歌词和曲调完全相同,但他们的语气、声调、表情却是大相径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要比日常生活夸张很多,这样才会有舞台效果。•例如:在“小熊过桥”的游戏中,幼儿表现小熊害怕不敢过桥时的紧张心情时,会紧紧地抱住肩膀,过桥后会用欢呼、拍手等动作表现小熊轻松愉快的心情时。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幼儿逐步学习将文艺作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表演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增强。•三、【游戏指导】•表演游戏是一种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创造性游戏活动。表演游戏的内容涉及音乐、美术、语言、社会等多个领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当然,这种随机性变化应当建立在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对幼儿游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跟踪和认真分析而实现的。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科学指导,不仅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幼儿需要,而且能够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自由探索行为,促进其表现了和创造力的发展。一、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的原则•表演游戏中的师幼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的指导不应片面追求“表演性”,而剥夺幼儿“游戏性”的体验。教师应避免为使幼儿的表演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水平而采取立即示范或者“手把手”教等高控制的指导策略,而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地游戏环境,给幼儿充分地时间和空间去协商磨合,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幼儿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方式,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去交往,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而不是必须听从教师的指导。•(二)“游戏性”与“表演性”融为一体的原则•表演游戏由“一般性表现”向着“生动性表现”水平发展的同时,表演情节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由此可见,“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并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所以,要做到“表演性”与“游戏性”相融合。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在反复多次的接触和练习中逐步提升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这种学习特点,学会耐心等待,允许幼儿逐步由游戏状态自然过渡到表演状态,创造出完整的、属于自己的表演游戏,教师不应要求幼儿听完故事便立即能进行生动的表演。•二、表演游戏的组织过程(一)选取适合幼儿表演的主题与素材•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那些有趣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歌谣等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可作为幼儿表演的基本主题及素材。•为了更好地影响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较好地实现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可以选择一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表演游戏的素材。••用于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场景和适合表演的动作,作品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应简单、有趣,动作性强。•例如:故事《小熊请客》中,小动物们到小熊家去为它过生日,又懒又馋的坏狐狸却来捣乱,小熊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最终,一起想出好办法赶跑了坏狐狸。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这样的故事表演游戏,幼儿百玩不厌。••表演游戏对文学作品的语言也有着特别的要求。由于表演的需要,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角色对话性语言,这些对话的句子不宜过长,并要朗朗上口。对于年龄较小或者初次接触表演游戏的幼儿,选择有反复对话的文学作品则更为适合。•例如:故事《拔萝卜》情节虽简单但却非常有趣,故事中的小花猫、小花狗、小老鼠、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等角色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他们上场的对话和动作反复重复,易于幼儿模仿表演。例如:“XXX,快快来,快来帮忙拔萝卜!”这样的重复性语言以及相同的动作表演使游戏的难度降低,即使是缺乏表演经验的幼儿,也能够很快地记住对话并融入到大家的表演之中,让幼儿切实地体会到表演的乐趣。当幼儿的表演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在充分考虑表演游戏内容的乐趣。当幼儿的表演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在充分考虑表演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动作性和思想性等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可为幼儿选择《金鸡冠的公鸡》、《小蝌蚪找妈妈》等一类角色特征鲜明,对话性语言较多,情节较为复杂,篇幅稍长的作品,让他们尝试挑战难度高一些的表演,以不断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二)创设适合于表演的环境,提供必要的道具•幼儿表演游戏应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例如:活动室的一角,周围可用低矮的柜子或小椅子作为间隔,场地的中间用简单的标志来区分舞台的边界,也可以用结实一点的积木搭建小舞台,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场地的布置应尽量简单,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可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布置舞台背景,例如:利用废旧包装箱做成故事中的小房子,可以用彩条或胶纸做成幕布等,既起到烘托表演氛围的作用,又为幼儿表演提供了支撑。表演游戏的道具不必过于精美,只要满足游戏的需要即可,以免满足游戏的需要即可,以免影响游戏的开展。••可以以物代物,只要选择的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