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的内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德育的内涵:什么是德育?第一种说法:(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第二种说法: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对于德育范畴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得出十分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德育定义是不同德育观的反映,对德育实践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education”。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第三种说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凡是事物皆是一个矛盾,矛盾有两个对立的侧面构成。德育也是由两个对立的侧面构成,一面是道德教育者(在学校是教师),另一面是道德学习者(在学校是学生)。这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所以,所谓德育,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作为道德学习者,要主动的学2习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视道德学习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道德好,生命幸福,人格崇高;道德不好,生命悲哀,人格渺小。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教师是道德教育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由道德无知到道德有知,并且化为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选择。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创造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即德育的本质和内涵。第四种说法:我国古代把“教”字解释为“觉悟”,就是说“教”就是提高人的觉悟,即德育的意思。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特别要求统治者善于教化民众,“得民心以治天下”。我国古代名著《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及成俗,其必由学乎。”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里所讲的“教学”、“教”、“学”都是讲教化之意。我国“五经四书”中的《大学》里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所讲的“大学之道”的“道”,即教育;而“明明德”、“亲民”、“至善”讲的都是德育的内容。因此,古人讲“道”,实质上讲的是德育。我国古代教育家,虽还没有用德育的概念,但都主张统治者对民众施以德育,以此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曾用过“道德教育”和“训育”等概念,以示德育。而明确使用“德育”概念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输入我国之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谈到学生自治问题时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这里,他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有的按苏联教育学上的用法,用狭义教育表示德育;有的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习惯用法,称德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说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政治立场和世界观教育。凡此等等,说法极不统一。当然,这些说法其含义大体相同,但又各自有所侧重。现在,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倾向于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表述德育概念。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