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E级2、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3、近义实词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五种词性,以考查动词、形容词的情况较多。4、考查方式:单独考查、综合考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丛书》P36:实词辨析要求:1、初步理解实词的辨析方法2、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例1】(2019·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遏制/遏止)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次序/秩序)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善于/擅长)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解析]“遏制”意为“制止;控制”,重在指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控制使其不再发展。“遏止”意为“阻止”,重在指控制住,制止住。“次序”意为“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秩序”意为“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善于”“擅长”皆意为“在某方面有特长”,“擅长”多用于人的兴趣、爱好方面。一、词义辨析⒈分清词义的轻重⑴基本知识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的程度深,语义重;有的程度浅,语义轻。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妨碍妨害例1.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别人休息的。例2.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人们的健康。解析:“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相信信任信赖例3、但是,他仍然()人们是好的。例4、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值得()的同志例5、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可以()的灯塔。解析:“相信”词义较轻;“信任”词义较重;“信赖”词义最重。妨害妨碍相信信任信赖1、在休斯敦火箭队________(效劳/效力)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2、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__(称道/称奇)的事。3、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迅速下降。这反映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________(衰萎/衰退)的担心大大增加。二、范围、对象方面辨析1、紧抓搭配对象,正确选择。如: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起用/启用。2、看词语的适用范围,谨慎选择。如:边境/边疆1、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____(时间/瞬间)的情景。2、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_(理念/观念)、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1、时间,不能和“最后”相连用。瞬间:转眼之间。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选用“瞬间”。2、“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现常用作“经营理念”;“观念”指思想意识,常作“传统观念”。故选用“理念”。技法指津:1、紧抓搭配对象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1)人口多、资源少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________(制约/限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2)张院长今年58岁了,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刚过上几天________(清静/清净)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解析](1)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根据搭配,只能说“制约”因素。(2)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和“日子”相搭配的只能是“清净”。[答案](1)制约(2)清净1.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语。2.在2019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了田赛的全部冠军。A、囊括B、包括“囊括”是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BA技法指津2:看词语的适用范围在一组近义词中,有的词语适用范围大些,有的则小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辨别。“事情、事件、事故”“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如:气候——天气战争——战役——战斗河流——河边疆——边境——边界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如:年龄、年纪这棵树的足有上千岁。你这么一大把了,还这么拼命。年龄年纪•词的色彩,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从词的感情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如“成果”为褒义词,“结果”为中性词,“后果”为贬义词。•例、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____(充斥/充溢)着饱满的生气。•[解析]“充斥”指充满,含厌恶感。“充溢”指充满、流露。应该使用“充溢”。色彩辨析:(一)感情色彩牛刀小试•1、现代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字,这就(掩盖、掩饰)了语言变化的真相。•2、我高兴的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并、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3、判断加点词语使用正误。•(1)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母的溺爱造就了他好逸恶劳、不学无术的品行,这使得他虽然很有天赋,但最终还是一事无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染指”是贬义词,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我国的运动健儿勇夺金牌,应用褒义词,所以“染指”一词使用错误。(2)造就:培养使有成就,褒义词。句中应当使用感情色彩中性或贬义的词语。•[答案](1)“染指”使用错误。•(2)“造就”使用错误•语体色彩,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叫语体色彩。如“寿辰”带有庄重尊敬的感情,“生日”则是一般的用语,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吓唬”一般用于口语,“恐吓”则用于书面语。“可以”是一般用语,“准予”则是特殊用语,多用于公文。“脑袋”是口语用语,“头部”则多用于司法文书等。(二)、语体色彩•【例】2009年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领导人峰会,________(陪同/搭伴儿)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向随行记者介绍了这次峰会的情况。•[解析]如“陪同”、“搭伴儿”,二者都是“陪同作伴”的意思,但是“陪同”是书面语,多用在庄重的场合,指陪伴着一同(进行某一活动);而“搭伴儿”多用在口语中。应该使用“陪同”。•牛刀小试:•1、凤凰卫视娱乐节目《娱乐大风暴》是一个直播节目,也许是个别网友的恶作剧,2009年4月15日在该节目播出第21分钟时,突然在节目屏幕上出现了一条________(吓唬/恐吓)短信。•[解析]“吓唬”、“恐吓”都有用语言或手段使人害怕之意,但“吓唬”一般用于口语,“恐吓”则用于书面语。应该使用“恐吓”。2、判断加点词语使用正误。•(1)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是从前侍候过老爷的下人,少爷们可能对我不熟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而把财物赠予别人,可以说成敬赠。(2)“侍候”为书面语。从这句话来看,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口语色彩很浓。所以应当使用表示服侍、供人使唤的口语用词“伺候”。•[答案]“惠赠”使用正确。(2)“侍候”使用错误。•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再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副词兼形容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如“这事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态”;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词性,语法功能•例: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品味/品位)的作品来的。•[解析]“品位”为名词,“品味”为动词,从语境看,句子只能用名词“品位”而不能用动词“品味”。•例1、毋庸________(疑问/置疑),2019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历届奥运会中最精彩的开幕式。•[解析]“疑问”为名词,“置疑”为动词,意为怀疑。根据上文的语言环境,此处只能使用动词,应用“置疑”。牛刀小试•2、判断加点词语使用正误。•(1)中国平安于2009年6月4日发表声明,再次申明中国平安股东大会决议的通过并不意味着公司将启动H股再融资,两者并无直接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声明”“申明”均使用正确。(2)“讹传”与“讹误”对调。•(2)这段文字的讹传太多,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人们相互讹误,已经很难了解事件的真相了。[解析]①“声明”可以作名词,指声明的文告;也可以作动词,指公开表明态度或说明真相。申明,动词,指郑重说明。②二者都与错误有关,但所指不同,“讹传”,动词,指错误地传说。“讹误”,名词,指(文字、记载)错误。这段文字将两个词用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