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者了解: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创作背景:《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长庆三年(823年)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唐代开始,西湖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就神往西湖.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美景感染,兴奋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脍炙人口的西湖名诗.这首诗在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外,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心悦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词语解释:1、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远远看去,浮云很低。2、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3、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4、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5、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词语解释:6、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7、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8、行不足:即行不够,百游不厌。足,满足。9、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诗意理解: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两句突出了西湖春天的气候:风和日暖,湖水映云,水天相接的特点。同时也交代了西湖的地理位置诗意理解: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翻译: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早”形容黄莺,体现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体现出燕子的忙碌和兴奋。此联着意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让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诗意理解: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翻译: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诗人在不经意间瞥到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为全诗增添了活泼的情趣和雅致的闲情。诗意理解: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翻译: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这两句稍作议论,展现出诗人自得的情趣,同时又紧扣题意。主旨理解: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柳荫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副景色明丽、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无比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走进考场: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2、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3、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5、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6、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问题探究:1、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问题探究:2、全诗以_______为线索,从___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终,以________为着手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_____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