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脉法通俗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中医脉法通俗讲义陈余粮著自勉寄篱躬耕业继农,苦心医道皱重重。但求世间少疾苦,几度寒晓报喜鸿。序古云:望而知者神,闻而知者圣,问而知者工,切而知者巧,故后多有世人妄言切为四诊之末,诸工之尾,故轻脉而重问,舍望闻切而独从于问也。其甚者竟谓脉不可学,学之则于医学倍加糊涂,哀哉!大凡言脉不足学,或言脉不为重者,皆畏其“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不知医道不精乃杀人无形之刀刃,不求精进则为挂壶之屠夫。若果能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法,方可为明医也。若可日日著心于此,何来习医之难,临证之险?何来药后狐疑,方后祈祷欤?可叹者,繁华盛世多刁钻孔方之人,少淡泊宁静之心也。夫脉法分境界,若天地有高下,昼夜有温差。论气化则百千脉象无非一气,论纲领则百千万人无非虚实,论脏腑则千丝万缕无非生克,论运动则变化多端无非升降出入而已。既知气化则明阴阳,既知虚实则明攻补,既知生克则明辨证,既知升降则明用药,此脉法之精粹,不传之心法,千古毕竟之道也。医者果能精熟本草、医理、天道、脉法,必少临诊之狐疑也。道生一,一者太极。一生二,二者阴阳。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为气,地为形。人以天为父,地为母。天精地血,天气地味而成人,故人有气有形,脉亦有气有形。形气相交,则变化万千,故脉有千百无非形气阴阳而已,此执简驽繁之术也。形气于人便是动静,于脉便是气血。能知形气之理,次晓持脉之道只在晰类、别殊、定名、测证、昭治、观应、洞生死,必可登堂问奥,洞明昭达。医者当层层张罗,步步为网,务求清明治病。余少年习业,偶有生慧之时,后世事繁杂气形不调,于不调中体悟病气之变化,故亦有所得,唯叹天心不明,世心日重,性光被遮,不能彻悟医道,通达秘奥。修习医学中,或有感触,或得明师,不惭集录,感当世之士,多携家技,或有一得,暴敛财物,伤害天理,予故作此书,非求待善贾也,但求抛出之一砖尔。然虽名为书,实不足言,不求篇幅鸿且巨,但求启迪后学,授人以渔,上无愧于国手教育之恩,下无咎于黎庶托生之情。诚盼明朗贤士仁师指正,期得精进。庚寅年仲秋陈余粮书于沧州拾芥草堂开悟篇我的脉学观我们研究脉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用于诊断疾病,而应该更全面的看待脉法的作用和范围,比如我们可以应用脉法来预防疾病,例如使用涩脉提前发现肿瘤方面就是一个预防肿瘤或者说早期发现的很好的方法。推而论之,脉诊还可以根据人的“七情六欲”等心理状态探索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角色以及其所易患何种疾病,需要在生活上注意什么。而脉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导临床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方法用药的变化和疗程的预测。按照各家研究脉学不同的侧重点,我将脉学研究的流派分成了三类,那就是“象派”、“形派”、“理派”,我也称其为“宏观脉法”、“微观脉法”、“推理脉法”。这三种派系,或者说从不同出发点研究脉学的三种方式,我称其为脉学三观,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各有所侧重。在孜孜不倦追求成为大医的人来说,将这三种方式融会贯通进行运用,是我们每一个有志于研究脉学,学习医术的人所必须追求的境界。所谓的“象派”,我也称其为宏观脉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传统脉诊,但是传统脉诊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因为三种脉法派系,自古至今就已经在不断发展了,在《内经》中,我们即可看到三种脉法的相关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当归为宏观脉基础上的微观脉法。更如:“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等九十三字,更是近乎“现代脉诊”精确定位的论述。因此“传统脉诊”,甚至“现代脉诊”的说法严格来说并不是很贴切。象派脉法,着重于脉象的研究,也就是我们所学习到的二十八、二十七种脉象。其优点在于可以准确的辨析证型以及脏腑气血阴阳的状态,进一步学习可以通过不同部位的不同脉象进行分析而准确的施以方药。而其缺点在于入门困难,常常需要很好的悟性和很长时间的锻炼,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准确的把出脉象。而要通过对寸口脉各部位所包含脉象信息的不同关系,推断出确切的身体状况,并严格按照药物选择准确,药味安排精炼,方证完全相对,则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象派脉法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十人十个脉象”。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竭力的去统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认知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我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看脉象的时候,就好比佛家所说的“心无挂碍”,心没有可着边的地方,在“空”中寻找一个近乎飘渺的“象”,这时候是很难全面的得出结果的,往往会因为每个人所看到的点不同,而得出的最终结果不同,事实上其原因还在于我们并不能完全解析脉中的所有“象”。比如刚开始临证的同学或许会出现摸谁的脉谁的脉滑,或者弦等等。而起初的时候,也只会得出诸如“脉弦”的结果,进一步的学习才晓得要写左手怎么样,右手怎么样,再进一步才晓得要写左手寸关尺各如何,右手寸关尺各如何,才知道一个地方会有很多脉象叠加在一起,才会出现我们理想的脉象书写,如左寸虚大滑数,关弦虚细,尺沉细紧;右寸浮紧,关滑实,尺沉虚。更进一步,要对脉象进行分度,也就是脉度,只有分度,才能充分的区别患者病情的轻重。所以我们说要学好脉学,一个要有悟性,一个要有耐心。不能将脉“横看成岭侧成峰”,更不能草草了事,完全为了应付。针对脉象的学习我曾经讲过通过拆解得出脉象的方法,但是不管你通过什么方法学习,要想入门仍然是一件难事。正如张山雷在《脉学正义》上说:“惟在学者入手之初,则不能离迹象而遽言神化。”而后他提出:“毋宁以浅近言之,而可由迹象以渐启灵明之为愈乎。”的思路。因此我认为由简单入手,由有着落处入手,渐入佳境不失为现今学习脉学的一个方便法门。在学习象派脉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死记硬背各种脉学书中所说的什么脉主什么病症,而是要努力的去思考其中的机理,只有弄懂了机理才能一通百通,而不至于陷于庞大的兼脉中而致迷途。还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脉象的学习上,在掌握了基本的脉象以后,要更着力于兼脉机理,生克关系,部位关系,脉象脉度等方面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临证之时胸有成竹,病情进退自有主见,不至于被患者复杂的自我感受所迷惑,而错误的判断病情。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不要死在脉象下,一定要活在脉理中。”形派脉法既是我们所讲的可以准确按照现代病名得出结果的脉法,其以全息论、神经论、反应论、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等现代科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古代中医脉诊方法,通过准确的判断病位和病性,从而准确的辨别病性和病名。这种方法对于减少患者治疗环节,节约患者不必要的开支,以及准确诊断患者疾病,减少诊疗的盲目性等等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为中医脉诊注入了更多新的血液,为中医的发展和复兴加了一把劲。从传统中医出发,形派脉法存在一定的证型判断不足的缺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很多学习中医的人所担心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掌握这种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开支和诊疗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辨病辨证的能力,从而使得我们能综合的思考病和证的用药,增加方药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在三个脉学研究方面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争议的要归理派脉法,其研究的方向在大众看来是与众不同的。理派脉法是通过对于脉象的研究,结合各种理论以及方法推测作为脉的主体——人的一些不可以通过脉象直接感知的情况,包括心理状态、社会行为、社会角色等等。正因为这里面包含一个推理的过程,因此我将其命名为理派脉法,但是理派脉法并非是无源之水,其仍然是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雏形甚至已经非常成型的内容的。理派脉法通过把脉所得到的结果,经过细致的推理,首先可以得出人的长期心理状态或者情绪变化,更进一步可以得出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角色的情况。这个问题并非不可思议,是我们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所掌握的一门科学。在我们学习中医理论的时候,我们都了解七情六欲可以令人生病,而生病首先影响的应该是人的气机状态,任何情绪和心理的改变,都会影响到人体的气机,比如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喜则气缓等等都是情绪对于人体气机的影响,而这些情绪乃至某些心理状态的长期存在便会形成长期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个人具有某种性格特征。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的模式说明了人的心理和性格会改变人的生理,也会改变人的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社会角色,这就是理派脉法的推理路线,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中医脉学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人们所常见的是情绪对脉象影响的论述,这些内容诸多书籍上都可以见到。既然能通过脉象探知人的心理和行为,那么自然可以通过推理而得知人的社会角色,这就为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通过摸脉而知道人是否富贵等是迷信作出了澄清,也为我们研究太素脉法等古代典籍解放了思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其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运用的娴熟程度和医者对社会人心的了解把握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以上我们大概了解了古今脉法的研究成果和不同方向,虽然限于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和机遇不同并不一定能全部掌握,但是一旦在我们心里有了这样一个框架,我们就会清楚我们的研究方向,中医不仅仅是治病之学,更是治人之学,最起码我们也要在先人们要求的上知天文,下穷地理,中通人事方面付出我们应该付出的努力,不能仅仅将学习中医当成养家糊口的一个手段,更应该在探求宇宙自然社会人心之道的路上看到自己的目标。。当然三个脉学研究方向在某些层面实际上存在着互相的融合和交错,并不能完全分开,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相当庞大的课题-----究竟通过脉诊我们能得到多少信息?因此在我们初步了解以后,我们应该给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以及突破口,从一个点进入,然后努力争取较为全面的掌握脉诊的各种方法,才能更全面的了解我们面前患者的情况。当然,从我个人来说,我更多的将精力用于研究象脉法,而因临床的需要也粗涉形和理脉法。于象脉法上我们更应着眼于天人阴阳变化运动对脉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脉去探知天人阴阳的运动变化,这就促使我们在形象理研究之后,将天人阴阳运动变化运用于脉法中,从而使得我们突破认知的一些限制,解析洞彻先人未曾系统明了告诉我们的一些问题。学习研究脉学的方法简说在脉学的学习中要得法,要有一套好的方法让我们入门,更要有一个好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自我提高。法是脉法,也是学习的方法,也包含我们诊察疾病时的思维方法,也包含我们学习的目标。有一个好的方法让我们进入脉诊的大门,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学会脉诊,再加上我们自己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这样就更容易在学问上成就自己。选择法很重要,也许别人觉得好的方法,我们未必能够适合,也许我们认为好的法,别人未必能够认为好,因此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法。在脉学学习的方法上,我先简要说五点:1、明理然后知脉。只有明白了产生脉象的生理和病理才能不至于陷于复杂的脉象而迷惑。只有明白了人体产生疾病的机理才能通过脉诊结果准确用药。2、反推法。由致病因素如六淫七情反推六淫七情等在人体会产生什么脉象,从而在脉象中体会出致病的因素。3、简约法。简化脉象,将复杂的脉象分解成脉形、脉势、脉气、脉位等组成脉象的基本元素,从而由简渐繁,渐入佳境。4、由术入手,渐入道境。如果说神化与气化,脉象与脉势较难入门,那么我们可以由形入手,先掌握可以很快入门的形派脉法中较简单的部分,慢慢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体悟,从而进入化境。5、比较法。要善于将同样疾病的两个人甚至多人比较,以及上下、左右、浮沉、各部比较,各脉象比较,甚至遍诊法中的比较,这些都是传统脉法的精华。掌握了这个方法就能发现气机的变化,从而由入门到精通以更全面的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