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分裂的魏晋南北朝(上)政治分裂的魏晋南北朝(上)一三国鼎立二西晋的短暂统一三东晋的偏安之局一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政治概况蜀与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汉武帝时定汉为土德。王莽重新排定德运,自居土德,以汉为火德。东汉末,欲代汉者皆自居土德。曹丕篡位,定年号“黄初”;孙权建国,定年号“黄武”、“黄龙”。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请选重臣以居其任。…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职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后汉书·刘焉传》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翦伯赞昔伊尹、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217年求贤令)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二局,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自此例一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当曹魏假称禅让以移国统,犹仿唐虞盛事以文其奸。及此例一开,后人即以此例为例,而并忘此例之所由仿,但谓此乃权臣易代之法,益变本而加厉焉。此固世运人心之愈趋愈险者也。《廿二史札记》卷七“禅让”条匈奴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举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晋书·卫瓘传)中正则由政府委任,这样就把私人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政府控制了舆论,而当中正的既是大族名士,他们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唐长孺司马懿(宣帝)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时年30岁。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文帝伐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与曹真等受遗诏辅佐明帝。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至太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渊。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辅佐齐王芳,拜太傅。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同年卒。司马师(景帝)251年,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次年进大将军。254年,废黜齐王芳,立高贵乡公髦。255年,平定扬州毋丘俭、文钦反抗。同年卒。司马昭(文帝)255年,以大将军辅政。258年,平定扬州诸葛诞反抗。260年,杀高贵乡公髦,立元帝奂。263年,灭蜀。以十郡封晋公,拜相国。264年,进爵晋王。次年,建天子旌旗,卒,子炎篡魏。襄樊古隆中遗址明宣宗绘《武侯高卧图》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陈寿《上诸葛氏集表》诸葛亮一、二次北伐图田余庆先生著自孙吴起,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初名建业),合称“六朝”。石头城,孙权所建。临江而立,山形陡峭,是六朝都城的主要屏障。二西晋的短暂统一统一局面下的危机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伏惟陛下虽应天顺人,龙飞践祚,为创基之主,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逮至文、明二帝,奢淫骄纵,倾殆之主也。然内盛台榭声色之娱,外当三方英豪严敌,事成克举,少有愆违,其故何也?实赖前绪,以济勋业。然法物政刑固已渐颓矣。自嘉平之初晋祚始基,逮于咸熙之末,其间累年。虽斧钺屡断,翦除凶丑,然其存者咸蒙遭时之恩,不轨于法。泰始之初陛下践祚,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古人有言,膏粱之性难正,故曰时遇叔世。刘颂《上晋武帝疏》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鲁褒《钱神论》重用宗室子弟,特别是以之充当握有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现象,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大致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下延至南北朝乃至唐初未变。……问题的症结还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都督的全称为:以某某将军(或某某中郎将)都督某州诸军事。都督区并非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军事指挥区域。但都督后来常兼所驻州的刺史,从而兼治军民。朝廷重臣有加“都督中外诸军事”头衔者。“亲晋胡王”印“晋鲜卑归义侯”印“晋归义羌侯”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郭钦《徙戎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江统《徙戎论》第一阶段:291~299年第二阶段:300~306年刘渊304三东晋的偏安之局士族当权与东晋统治集团的内争侨寓流民与东晋的军事形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1年第二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田余庆先生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士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及帝登尊位,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晋书·王导传》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上国众事,所以胜江表者多,然亦有可否者。……乃有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所谓不得邯郸之步,而有匍匐之嗤者。此犹其小者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哭者。……孔子云:丧亲者若婴儿之失母。其号岂常声之有?宁令哀有余而礼不足,哭以泄哀,妍拙何在。而乃治饰其音,非痛切之谓也。——葛洪《抱朴子外篇·讥惑》荆州扬州东晋与成(汉)301年賨人李特在绵竹起兵反晋。304年李特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成。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347年桓温伐蜀,李势出降,汉亡。温……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乃废帝(海西公)而立简文帝。(晋书桓温传)谢安淝水之战383年十月苻坚…率众号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谢)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屣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晋书谢安传)只要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等的优待。……对于吸引中原地区人民像怒潮似地涌向江南,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同时,当时北来的世家大族互相标榜门阀,……倘使琅邪王氏、陈郡谢氏为了流寓江南而变成了丹阳王氏、会稽谢氏,那就等于取消了他们的高贵标帜。——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399年五斗米道教主孙恩在沿海聚众反晋。401年孙恩进逼建康,北府兵将领刘裕驰援,败之。402年桓温子桓玄由荆州攻入建康。孙恩败死。404年桓玄篡晋称帝,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讨桓玄,玄败死。孙恩妹夫卢循率余部航海攻占广州。405年蜀地兵变,拥戴谯纵为主,称成都王。409~411年刘裕北伐,灭南燕。卢循乘虚北进,屡败晋军,进逼建康。刘裕南还迎敌,卢循败死。412年刘裕诛杀另一名北府兵高级将领刘毅。413年刘裕遣将破成都,谯纵自杀,蜀平。416~417年刘裕再度北伐,灭后秦。418年晋封刘裕为宋公,拜相国,加九锡。刘裕杀晋安帝,立恭帝。419年刘裕进爵宋王。420年刘裕篡晋称帝。东晋一朝大事,几乎都与流民群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刘裕的成功终归又是靠京口流民的力量。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等到士族不能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垂拱而居帝位的时候,已经走到前台的流民领袖人物既抛弃了司马氏,也改变了门阀政治格局,树立了次等士族的统治秩序。——田余庆宋祖受命,义越前模。晋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晋道弥昏。……桓玄藉运乘时,加以先父之业,因基革命,人无异心。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宋书·武帝纪》410年灭413年灭417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