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鲁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8讲PART18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识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起源的条件①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②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③的出现。基础自主梳理剩余农产品社会组织机构时间数量规模功能工业革命前少较小较单一,以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及“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基础自主梳理(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增加政治大城市带基础自主梳理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为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及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2.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①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②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③主要标志:的比重。④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基础自主梳理(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①大大加快。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大城市带城市化进程图18-1基础自主梳理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较低,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目前速度慢快人口流向城市人口向外流动,出现和逆城市化现象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人口流向原因特大城市问题十分突出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等郊区化人口、资源与环境基础自主梳理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2)不利影响①产生城市问题a.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b.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②解决措施:发展经济、、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合理用地住房紧张政策调控核心突破探究点一城市化进程与特点考点互动探究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18-2所示:考点互动探究图18-2考点互动探究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过程。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城市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考点互动探究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指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8-3甲所示。(2)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18-3乙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18-3丙所示。图18-3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1.[2015·重庆卷]图18-4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18-4B[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是在1965年前后,这时对应的城镇化率最高值出现在图中最上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其城镇化率为60%~70%,与此同时其乡村人口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是最小的,为30%~40%。考点互动探究(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A[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2000—2010年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是图中最下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至少有四个不同的黑点),其有可能代表的是中国。在此期间,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这时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总体在降低;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还在稳定健康地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是最高的。考点互动探究(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2.[2015·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106人)13381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D[解析]城市化水平主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印度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达的德国、美国。中国、印度是人口大国,虽然城市化水平低,但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并不一定比德国、美国的少。最后根据图中表格数据,中国总人口比印度的多,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比重又大于印度的,可推断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的多。考点互动探究核心突破探究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图18-5考点互动探究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使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设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考点互动探究影响成因措施环境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续表)考点互动探究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图18-6考点互动探究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的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的多。原因:市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上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含量小于郊区的湿岛效应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含量大于郊区的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的多,能见度低[特别提示]城市市区的“岛屿”效应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18-7盘山景观图图18-8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考点互动探究(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8-7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B.bC.cD.d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分布特征。据图可知,盘山的上盘以奇松取胜,中盘以怪石取胜,下盘以飞瀑取胜。在夏季黄昏时三盘常被云雾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似雨非雨”之象,此时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雨,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流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所以C正确。考点互动探究(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18-8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图可知,天津称“沽”的村落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沿岸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发展为城市用地,距离原来的河流水系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沽”已经名不副实,所以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故A正确。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4.[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回答(1)~(2)题。(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考点互动探究C[解析]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减少由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下漏斗情况,利于减缓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属于大气运动,与水运动关系不大;酸雨是一种污染性天气现象,与“海绵城市”建设无关;海水倒灌通常是由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位下降导致的,“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防止海水倒灌。考点互动探究(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D[解析]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水分,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本身耕地少,退耕恢复湿地的效果是有限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并非有利于雨水收集,而是促进地表径流的排泄。教师备用习题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我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1~2题。1.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B.外来资本的投入C.乡村工业化D.政府的规划C[解析]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乡村工业化可以带动乡村城市化。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不是半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乡镇地区外来资本的投入少,半城市化多数是自发形成的,也非政府规划。C[解析]半城市化主要集中在乡镇,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做法合理;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也可以促进其城市化发展;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对促进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发展没有帮助;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也可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教师备用习题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教师备用习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市郊衰落。19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据此完成3~4题。3.1960年,巴黎城市发展的特征可能是()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B.市郊人口大量增加C.市郊基础设施落后D.市区交通发达畅通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市郊衰落”判断,巴黎城市经济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