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比较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Vs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前言地理课程改革史:我国中小学于1904年正式设立地理课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颁布的各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年份大纲名称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要1929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1932年初/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1940年修正初/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1941年六年制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草案1948年修订初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我国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章程正式规定在中小学均开设地理课程,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理文学。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各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年份大纲名称1950年小学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5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1年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试用)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制订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基本上是参照苏联大纲制订的,地理课时多,自然地理同经济地理分开讲授。使用“课程标准”前言新中国的地理课程发展史:三起两落,曾被取消地理高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前言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2005年,江苏2006年,浙江、福建、安徽、辽宁、天津2007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08年,河北、山西、江西、新疆2009年,湖北、甘肃、云南、重庆、内蒙古2010年,四川、上海、河南、贵州、青海、西藏2012年,广西新中国的地理课程发展史:我国各省份实行地理课程改革的时间前言比较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身为教育硕士的我们,对于即将走上讲台的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在比较中得到更深入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准备。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之间有哪些不同?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结构的比较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1.课程性质2.课程的基本理念3.课程设计思路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科书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1.课程安排2.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1.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教学评价3.教学设备和设施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各部分的整体编排更具系统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师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对教材编写者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十分有益。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比教学大纲多出了前言部分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地理学的定义和特点、地理课程的性质、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地理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这部分的内容对新地理课程的课程观做了全面解释。课程结构的比较地理课程观的比较三种课程观: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课程标准◆“融合”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其中核心是“以学生中心课程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只有相应的规定,并没有硬性要求◆提出五大理念: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教学大纲◆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老师◆指导地理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生学习和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在基本理念方面只字未提,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目标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知识与技能(地球的基本知识,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与环境、人口、资源和发展相关的知识等,共4条)2.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共4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全球意识等,共4条)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由“双基”、“能力”、“德育”三方面构成,地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建构课程目标体系,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有力保障。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2.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纲与课标都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都重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但地理课标不仅重视能力本身,还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3.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目标的比较4.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大纲与课标共同关注的是: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不同的是课程标准还关注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全球意识良好的习惯等。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内容的比较1.新课程内容以精简为主,突出各种关系。如精简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自身特征与类型,突出资源和灾害与人类的关系;增加了地形、气候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要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变化2.精简了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重复及难度较大的内容如板块构造学说、地壳物质循环等。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3.增强动态性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角度来组织内容,改变静态的从组成、分类、特点等方面组织内容的做法,精简单列的陆地水、生物、土壤等内容小单元。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1.新课程增加了人口内容;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2.精简了人文要素自身内容,突出各种子关系。如精简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自身内容,突出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的关系;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3.加强理论性,增加了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地理论、环境承载力等内容。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课程内容的比较新课程重视区域性,增加了区域的含义、区域差异与联系,从区域角度具体探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旧课程就环境论环境,就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新课程重理论联系实际旧课程重理论自身。主要变化课程内容的比较海洋地理宇宙与地球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城乡规划与生活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并列关系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星空观察、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地球的演化等。变化旧必修课程中的宇宙和地壳自身部分内容迁移到选修课来,旧课程没有这种内容的选修课程。宇宙与地球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海洋的海岩带、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权益等。变化旧必修课程中有关海洋自身部分内容迁移到选修课来,旧课程无此选修内容。海洋地理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旅游景观欣赏、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则、旅游设计、旅游与环境保护等。变化旧选修课程中有关旅游的部分内容迁移到这门选修课中。旅游地理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地乡分布、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生活等变化旧选修课程中有关城市规划的部分内容迁移到这门选修课中。城乡规划与生活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自然灾害概述、我国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变化旧必修课程中有关灾害的部分内容迁移到选修课来、旧课程无此选修内容。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地理信息技术、地图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变化是必修课程相关部分的拓展,旧课程无此内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主要内容人口、文化、政治、城市、旅游、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等变化已部分迁移到新课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中,而文化、政治等选修内容则己精简。环境保护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新课标内容标准“标准”“活动建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点”“知识要求”“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结构差异分析内部联系不紧高度融合“标准”是对教学大纲中“内容要点”和“知识要点”的高度统一;“活动建议”是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同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之中。课程内容的比较新课标教学大纲侧重点从地理教育的需要为原则,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和行为结果,对知识点未做具体规定。偏重知识点的罗列,注重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教学要求(行为动词)明确具体的行为动词:“运用……分析”、“以……为例,分析……”、“结合……交流……体验”、“观看……交流……’,、“收集……资料,绘制……简略,解释……成因,说出··一措施”笼统的模糊动词,如“了解”、“理解”“分析”、“认识”等,内容选择差异分析便于操作难以评估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前言我们的框架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科书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学大纲1、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教学评价3、教学设备和设施在内容表达上的差异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建议)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教学大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2、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改进学习方式。4、钻研地理教学大纲。5、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新课程的教学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小点上都附有案例及其分析,便于教师采纳建议,而大纲只是一些纲要性的语言。课程实施的比较课程标准(评价建议)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教学大纲(教学评价)1.以教学大纲为依据2.采用多种方式对任课教师诸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3.学业成绩的评价,可采取笔试、口试、作业检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检查等方式。4.考评后,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进行讲评大纲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评价形式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忽略了个体差异,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课程标准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