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背景: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2)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3)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具有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各民主党派临时宪法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①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方法产生。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普选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召开。(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民主选举: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3.意义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正式确认,是中国的一项。3.内容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4.成果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5.意义(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2)实现了。(3)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大法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团结民族平等1.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长夜难眠赤焰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指的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2.1954年9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山西女青年申纪兰,“骑上毛驴去见毛主席”。在中南海,她和一千多名代表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宪法,并且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投了毛主席一票”。申纪兰骑上毛驴到北京参加什么重大活动?从材料看,这次重大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参加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内容:通过1954年宪法;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主题一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史料探究]材料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材料二1954年9月15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协会议职能的变化。(2)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提示:(1)材料一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对点训练]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尚未召开全国人大,所以由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随着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其职能发生了转变。[拓展升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名称/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不同点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产生方式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联系①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二者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主题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史料探究]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提示:(1)时间:1949年9月,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拓展升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特点、作用(1)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和政治认同感。(2)特点: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3)作用:①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②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互助。④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对点训练]2.1954年,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解析:选D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故选D。A项是对材料名称断章取义的理解;B项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名称的改变从而体现平等,并未涉及民族习惯。[典题例析][例1](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考点一政治协商制度命题角度1.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2.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答案]A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时间是错误D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题组冲关]1.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届政协代表的组成十分广泛,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故选D。会议总代表党派代表165人民解放军代表71团体代表235区域代表116特别邀请人士7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命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第(1)问,据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应注意区分1954年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权的不同。第(3)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职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用: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典题例析][例2]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考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命题角度1.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2.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解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54年”。[答案]D[题组冲关]3.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种“制度”的作用是()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析:选A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可知“新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广大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D两项错误。4.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