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_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演讲课题: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de影响学院:土木工程班级:土木一班组长:张志磊分配方式决定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根据社会主义的性质我们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但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要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一、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二、收入差距出现的原因•三、收入差距的应对措施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一居民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二城乡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三地区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四行业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一)居民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出现混乱、个人收入差距迅速拉开。如同工不同酬;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失范;制假贩假、偷税漏税等问题。统计显示,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2012年已达0.469。2013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榜首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财富350亿元人民币,上榜的935位富豪平均财富为38.8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41.2%,另一方面,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432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说明我国居民个人之间收入已严重悬殊。(二)城乡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三)地区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优先发展东部的经济政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变革,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已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反,由于西部地区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植,再加上西部地区为东部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煤炭等能源和原材料,使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悬殊。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居民收入,社会福利远远高于西部,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滞后,收入水平低,工作条件差,很少有人在此投资建厂,西部地区人民无形中失去了很多创富机遇,只能靠原有的弱势经济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部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四)行业收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个别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上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平均工资为3060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工资为2773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第三位,平均工资为2324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平均工资分别为9885元、10349元和11661元,分别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5%、70.7%和79.7%。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1: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户籍制度”等的实施,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外,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这是导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地区差别的直接原因。此外,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国经济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也会带来个人之间、行业间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此外,在改革和体制变迁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我国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在体制转轨中出现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三)经济发展因素•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拉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4.行业内部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5.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人口上的巨大压力,我国大部分工业生产部门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综上所述,收入差距是在现时期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现象,而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办呢????????3.加大依法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力度一是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力度,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二是依法规范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减少暴富和破产现象;三是依法打击行贿受贿、制假贩假、制毒贩毒等各种非法收入,坚决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整顿收入分配秩序(二)改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1.建立完善企事业薪酬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引导各类公司制企业结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同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强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规则,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行为,合理安排国企高管人员与其他职工以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严禁个别人自定高薪酬现象。改变目前所有事业单位均实行同一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状况,使之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所有事业单位都要大力规范制度外收入,将其纳入薪酬制度内,切实解决制度外收入分配无序和分配不透明不公正问题。2.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制度一是大力推行区域、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研究利用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二是建立职工工资水平随经济效益、物价及社会平均工资等变动相应增长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证金制度,对那些存在拖欠工资现象的行业、企业,如建筑、制衣制鞋等企业、餐饮服务业等要建立工资支付报告制度,对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控,对经常发生欠薪问题的建筑企业等让其在工程款中预留工资支付额度。3.改革资源、生产要素和农村收入分配制度一是改进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使原材料、能源动力、矿产、土地等资源配置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更加规范有序并公平合理,从源头上解决分配无序问题;二是改进完善要素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健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要素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要素市场分配秩序;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4.完善税收调节分配制度主要通过税收分配工具,运用直接、间接两种税收模式调节行业、企业、阶层、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一是通过直接、间接两种税收模式调节垄断行业超额利润,可考虑实行法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二是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计征办法,调整消费税,同时,加强税源、税基管理,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三是对高收入阶层的财产分配、生活消费两大行为设计行为调节税,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予税、财产交易税、房地产超面积使用税、高消费行为的消费税,建议提高累进所得税率,严格申报制度,加大逃税处罚力度,强化管理,由此缩小与低收入者的悬殊差距;四是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改依规交纳社会保险费为依法交纳社会保险税,确定税基,统一税率,同时,建立社会保险税全社会统筹机制。5.充分利用财政、税收、工资等分配工具,从制度设计上制定调节政策用财政支出工具调节体制内外、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用税收工具调节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用工资工具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保证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从严规范个人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并依法实施分配行为全社会全过程的监督。(三)改革完善收入分配体制1.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一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及时调整最低月工资标准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探索建立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并与政府发布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促进用人单位低端岗位提高工资;二是指导企业合理制定岗位劳动定额标准和计件单价。指导行业协会等机构制定主要生产岗位或工种的劳动定额参考标准,由劳动标准管理机构或组织专家委员会予以审定,通过行业层次的集体协商予以确定并发布实施;督促企业参考行业标准,通过内部集体协商或其他民主协商渠道,确定本企业生产岗位的工作日、工作小时的劳动定额标准,并据此核定计件单价,作为薪酬分配的明确依据;三是通过有效发挥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作用,推动普通职工工资随企业高中层人员工资增长、企业效益提高、社会进步相应较快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共享企业发展成果。2.加强对垄断行业和某些群体过高收入的调控一是要调控劳动行业过高收入。对垄断行业企业收入进行调控,不但要调控工资,同时要调控工资外各种收入,控制垄断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二是要控制企业高管的过高收入。在继续加强规范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调节部分高管过高收入的同时,应考虑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调控非国有企业高管的过高薪酬,通过修改完善《公司法》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等,健全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根本改变高管实际自定薪酬的弊病。三是要打破垄断行业。其原来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将逐步取消,最终走向市场竞争。应率先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行政权力的经济垄断行为。3.治理扭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高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收入,必须加快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是通过给予政策、财政等方面支持,加快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水平;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其经济实力;三是调配、鼓励高级人才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工作,帮助其经济建设,并加强当地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其人力资源素质水平,促进当地和农村发展;四是出台优惠措施吸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企业家到西部地区和农村投资、创业,促进共同发展。五是对西部地区和农村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活救助和就业帮助,减少贫困人口,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4.完善社会保障分配体系完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政府社会保障与公民商业保险协调机制。主要有:一是用法律形式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来源以及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二是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从来源和发放两个环节建立起独立于企业事业之外的社保机制;三是建立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居民收入和城乡低保对象支付水平协调增长机制,为不断缩小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间的分配差距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四是建立城乡医疗、住房、就学保障体系。以上就是本组对“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分析”的一些见解。Theend!观赏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