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它有“劝告”“劝勉”的意思。“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解题生词注音中()輮()舆()有()槁暴()砺()参省()须臾()跂()楫(í)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跪()鳝()螯()zhòngróuyúyòugǎopùlìcānxǐngyúqìjxìngjiāokuǐqíjìnúqièlòuguìshànáo听朗诵第一、二段课文串讲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③已:停止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①青:靛青,一种染料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学习之后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③,其曲中规④。虽⑤有⑥槁暴⑦,不复挺⑧者,輮使之然⑨也。①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使…弯曲,“輮”通“煣”③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④规:圆规⑤虽:即使⑥有:通“又”⑦槁暴:槁,枯。暴,通“曝”,晒。⑧挺:直⑨然:这样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弯曲才这样的。1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也不再挺直,这是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这一过程,使人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①受绳:经墨线量过。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③就:动词,靠近,接近。④砺:磨刀石。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①参:验,检查。②省:省察。③乎:相当于“于”。④知:通“智”,智慧。⑤过:过错。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第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①须臾:片刻。②跂:提起脚后跟。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彰:明显,显著。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闻:(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博闻强识(3)不能称前时之闻(听、听到)(见闻、学识)(声誉、名声)(强)(憎恨)(快)(嫉妒)(缺点)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疾(嫉)恶如仇(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5)、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①假:借助,利用。②舆:车。③利足:脚步快。利,形使动④致:达到。⑤能水:指游水。水,动词。⑥绝:渡。⑦生:通“性”,资质,禀赋。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受制于人(6)其一犬坐于前(介词,从)(介词,比)(引介动作对象,不译)(介词,到)(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在)假:(1)善假于物也(2)乃悟前狼假寐(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凭借、借助)(假装)(借)第四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②,蛟龙生焉;积善成德③,而神明自得④,圣心备焉。①焉:兼词②渊:深水。③德:品德。④得:获得。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且焉置土石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兼词,于此句末语气词,了兼词,于何代词,代这件事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④,功在不舍。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③骐骥:骏马。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①锲:刻。②镂:雕刻。译文: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①,上②食埃土,下②饮黄泉,用②心一②也。蟹六跪③而二螯④,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⑤也。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②上、下:名作状用:以,因为。一:数作形,专一③跪:蟹的脚。④螯:蟹钳。⑤躁:浮躁,不专心。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