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PPT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劝学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是继孔子、孟子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的讳,写作“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稷下(现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我们所熟知的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前313年-前238年)一、作者简介1、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二、思想主张二、思想主张3、政治上,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汲取。4、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仪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1、长于论辩,文章多长篇大论,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2、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3、语言质朴,气势浑厚,句法简练缜密;4、多作排比,善用比喻。三、散文特色劝:劝勉鼓励学:学习解题中輮有槁暴省知臾跂楫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螯穴zhòngróuyòugǎopùxǐngzhìyúqìjíxìngjiāokuǐqíjìnúqièlòuáoxué听朗读,给下列字注音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停止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解读第一段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副词,已经动词,算了,罢了动词,完毕,完了动词,停止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輮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①青:靛青,一种染料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④輮:使…弯曲⑤规:测圆之器解读第二段(5)命中(1)瓮中之鳖(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中道而废(4)木直中绳(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中:(1)内、里(2)中间、当中(3)半、一半(4)符合、适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虽①有②槁暴③,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⑤则直,金⑥就⑦砺⑧则利。①虽:即使②有:通“又”③槁暴:晒干④挺:直⑤受绳:经墨线量过⑥金:金属制的刀剑等⑦就:动词,靠近,接近⑧砺:磨刀石解读第二段①、动词。靠近,接近②、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③、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v走上,登上V就职,上任V达到,完成。动词,受1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①参:验,检查②省:省察③乎:相当于“于”④知:通“智”,智慧⑤过:过错解读第二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磨刀石(磨过)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本段旨在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对人性改造的价值。☻检测字词•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比)(通“又”)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概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意义这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金人变化提高变化不可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7青蓝加工胜于引申客观事物变化过程发展、提高直木木直轮利金鞣绳砺引申客观事物人工改造改变原来状况第二段结构冰水冷冻寒于推论人学习发展、提高推论人博学知明而行无过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①须臾:片刻②跂:提起脚后跟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彰:明显,显著解读第三段闻:(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博闻强志(3)不能称前时之闻听、听到见闻、学识声誉、名声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疾:强憎恨快嫉妒病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①假:借助,利用②舆:车③利足:脚步快④致:达到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⑥绝:渡⑦生:通“性”,资质,禀赋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佛印绝类弥勒(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以为妙绝(6)络绎不绝(7)绝处逢生(8)绝无仅有到了极点间断、断绝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独一无二终止隔断非常横渡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暴见于王受制于人(6)其一犬坐于前介词,从介词,比引介动作对象,不译介词,到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在假:(1)善假于物也(2)乃悟前狼假寐(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凭借、借助假装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并概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作用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要靠后天学习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学习空想闻水陆借助学习弥补不足25登高博见跂而望顺风呼第三段结构见者远登高招推论一般人假舆马假舟楫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善假于物通过学习(一般的自然条件)推论君子善假于物达到目标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改进创造弥补不足善假学习学习的作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②,蛟龙生焉;积善成德③,而神明自得④,圣心备焉。①焉:兼词。“于此”②渊:深水③德:品德④得:获得解读第四段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且焉置土石④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兼词,于此助词,不译兼词,于何代词,代这件事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④,功在不舍。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③骐骥:骏马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解读第四段分析“至”和“致”有何区别?“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1句强调指出自身累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③心一也。蟹六跪④而二螯⑤,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⑥也。①锲:刻②镂:雕刻③用:以,因为④跪:蟹的脚⑤螯:蟹钳⑥躁:浮躁,不专心解读第四段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定语后置讲解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试比较:(1)马之千里者()(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修饰关系领属关系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是是是思考:第3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习的方法、态度思考:第3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方法的?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4个比喻比喻论证正反论证坚持4个比喻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专一2个比喻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设喻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比喻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躁也螯…用心对比比喻山土跬步第三段结构渊水小流骐骥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驽马兴风雨结果完全不同积少成多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能否成功的唯一条件学有所获生蛟龙积积正不积不积反说明推论人积累广博见识金石可镂朽木不折蚓蟹说明说明说明用心一推论推论人坚持人坚持学有所成态度方法要点领悟1、荀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证。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想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六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的天赋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帮助自己弥补不足,因而“学不可以已”。要点领悟1、荀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要点领悟2、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设喻的特点是什么?(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来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