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7届高三第4次夜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古代中华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褒贬之意,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在宗法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宗法关系即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依照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关系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因此,在这种关系的社会中,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利。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热爱,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这种强调家族向心性而被人类学家称为亲族连带的表现,都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一种价值态度。从而,这种气质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与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在孔子与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气质方面,与西周文化及其走向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关系。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孔子对周公的倾心敬仰,荀子以周公为第一代大儒,都早已明确指明儒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说,西周礼乐文化是儒家产生的土壤,西周思想为孔子和早期儒家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政治哲学、伦理德性的基础。同时,西周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经历了巫觋文化、祭祀文化而发展为礼乐文化,由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发展为伦理宗教,形成了孔子和早期儒家思想产生的深厚根基。更向前溯,从龙山文化以降,经历了中原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在政治文化、宗教文化、道德情感等不同领域逐渐地发展,并在西周开始定型成比较稳定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体现为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因此,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儒家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选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世界上其他一些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相比,在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出现了罕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B.商、周时期,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形成了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C.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过程表明,虽然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不同,但三代以来发展着一种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的连续性的气质。D.宗法性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它是以亲属关系为社会结构并利用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来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宗法社会,社会关系表现出家族化的特征,宗法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等同,宗法的亲属关系可以规范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B.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其主导原则是情义而不是法律,重义务而不重权利,而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从古宗法社会脱胎而来的。C.“重孝”是中国文化气质的重要内容,它形成于周代,主要表现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人际关系的热爱以及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D.早期中国文化的连续性气质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在西周开始定型并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是西周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他的思想对孔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及其文化气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与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和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满足的价值取向相比,古代中国人强调家族向心性的处世态度更有价值和意义。C.文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在西周文化之前,早期中国文化就经历了中原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发展。D.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因而儒家价值观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日:“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裹”。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史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注:①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坐:因为B.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裁:制裁C.士英恶之恶:诋毁D.其博闻强识识:记住5.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兴,意为“承继前业,振兴昌盛”,是宋高宗赵构的谥号。当年为金人所逼的赵构逃至绍兴,觉得心情很好,江山会被收复,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命运会繁荣昌盛起来。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天子)3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宫、大辟等。其中,劓为割鼻子;大辟,即死刑。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石麒正直敢言,清廉无私。无论是为御史黄尊素出力奔走,还是反对马士英索要封赏,都表现了一位朝廷命官光明磊落的本色。B.徐石麒执法公正,宽严有度。对量刑苛刻的案子他重新审核,尽力纠正;即便朝廷重臣违泫乱纪,他也照样依法惩戒。C.徐石麒忠于朝廷,至死不渝。担任吏部尚书时,他以进贤退奸为己任,积极建言献策,深得皇上赞赏;南都被攻陷时,他誓与国家共存亡,寸步不离所在城池。D.徐石麒博闻强识,平易近人。他饱读诗书,尤其精通国家的典章制度;他爱惜人才,不遗余力地举荐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普通士人。8.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5分)(2)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李处士故居王建①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注: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10.金人瑞评此诗云:“三四句逐字皆人手边笔底寻常之字,而合来便成先生妙诗。”请指出此诗颔联妙在哪里,并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爱情4至死不渝,现在人们也用这两句表现无私的奉献精神。(3)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陌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酒酿王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于其他做酒酿买卖的。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国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