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高中市级优质课微课 课件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4123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读通畅通大意找诗眼抓主旨找意象品意境依景情析手法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遗(wèi):赠。•2.远道:犹言“远方”。•3.还顾:回顾,回头看。•4.旧乡:故乡。•5.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6.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句中得出的?抒写相思离别之情。(忧伤)找诗眼,理主旨找诗眼,理主旨什么是“诗眼”?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诗词中揭示主旨的词句。“思”“忘旧乡”“忧伤”找意象,品意境。2、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3、试图采摘芙蓉“遗”远方的“同心”者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芙蓉意象最重要,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意在营造清幽美好的意境。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何艺术作用?关于“芙蓉”意象: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离骚》中视“荷”为香草——是纯洁的代表。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我)爱你”。——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芙蓉又叫莲、荷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蕖、菡萏、净友、芰荷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意在营造清幽美好的意境。兰泽芳草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高尚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5、三、四句自问自答,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转变为下面的痛苦作铺垫。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故乡在哪,徒劳张望,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是心理刻画,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出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而是含蓄不尽,让人想象。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由眼前想到今后,更深的担忧是此生不能相聚,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人爱之坚贞,因爱之坚贞才“同心”,才“终老”之“忧伤”。概括本诗的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问题探究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画面一身在“远道”的游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画面二(想象虚写)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女子所想虚写(从对方写起)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美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天地之间一声幽叹——依景情,析手法;“悬想”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从(对方落笔)的方法。也叫“对写法”主客移位,虚写。《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联系时代背景,可以认为是文人以女子的口吻,用悬想的方式来写的。写作手法:1.悬想2.白描总结:《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文字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的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虽然它产生的时代氛围早已消失,但是,只要有人,有诗,有四季,这世间就会永存思慕的情怀。板书设计:涉江采芙蓉采芙蓉思远道意境高洁含蓄不尽同心离居忧伤终老悬想当堂练习:1诗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美好的诗句是:2默写全诗课后作业:运用悬想法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一个人的思念。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