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课题: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柳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桥畔岸边皆秃枝。采花、折柳赠亲朋——古人传情达意的常用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涉江采芙蓉芙蓉,又称荷花、莲花、芙蕖、水芝、水芸等;又有溪客、玉环等雅称;未开的花蕾又称菡萏。解题《涉江采芙蓉》渡过河去采摘水中的芙蓉花。五言诗的节奏划分:二三二一二二二一赠(wèi)还(huán)顾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感知课文内容1、采摘芙蓉的目的是——所思:(所+动词=名词性质的短语)思念的人。同心者:同心的人;感情深厚的人。2、采摘的芙蓉生长在什么地方呢?——兰泽。为何是“兰泽”而非“沼泽”,有何艺术作用?环境描写。兰象征高洁、典雅、美好、坚贞不渝。“兰泽”侧面烘托芙蓉生长环境的高洁、美好。借此展现了主人公形象的高洁,所表达情感的纯洁、美好。3、复述诗文感知内容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4、全诗中哪些句子是直抒胸臆?并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a\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因分离而黯然痛苦的心情。b\含蓄表达了分隔两地的相爱的人真挚笃厚的感情。二、关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1、是东汉末年文人们的五言诗,至今已无法考证它们的作者。2、选自《昭明文选》(又称《文选》)卷二十九《杂诗》。《昭明文选》由南朝梁萧统编辑。注:“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清】沈德潜后世评价:“五言之冠冕”——【南北朝】刘勰“一字值千金”——【南朝】钟嵘三、品味艺术特色分组讨论,结合提示,品艺术特色。提示一:本诗选择哪些事物来传情。提示二:本诗本诗由叙事到抒情是如何转化的。提示三:本诗写的景是怎样的景,抒的情是怎样的情。提示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一下”“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画面并试品析本句。其他……提示一:本诗选择哪些事物来传情。借用意象,营造意境(氛围),表达情感。借芙蓉、兰这清幽高洁的意象,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烘托了主人公纯洁和美好情感。提示二:本诗本诗由叙事到抒情是如何转化的。起承转合结构上暗转过渡,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做铺垫。提示三:本诗写的景是怎样的景,抒的情是怎样的情。以乐景衬哀情用美好热闹欢快的场景,来衬托人的凄清心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清朝】王夫之用文学的语言描述“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细节描写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的空间。提示四:品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细节描写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的空间。“还顾”动作描写清晰的描摹出主人翁望旧乡失神情态,含蓄的表现了主人翁孤独、忧愁、惆怅的形象与心境。“漫浩浩”心理描写情景交融a\长路无边无际,直接写出还顾想见旧乡的距离之远。b\痛苦心情无边无际,含蓄的传达出主人翁思念漫延的极度痛苦心情。主人公男主人翁?女主人翁?猜测一:男主人翁实写他在异乡采花、送花、望乡、思人。猜测二:男主人翁虚实结合前四句虚写,是他在异乡想象家乡的她在采莲并思念他;后四句实写,是他望乡,思人。猜测三:女主人翁虚实结合前四句实写,她采莲,赠人;后四句虚写,她想象外地的他望乡思人。补充篇名:《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课外延伸:两诗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释: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2、滋:繁,“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3、荣:犹“花”。4、致:送达。5、贡:献。一作“贵”。异:《涉》诗以乐景衬哀情,结句,哀伤不止。《庭》诗以树为寄托物,传情,结句,自我宽慰。同:《涉》诗先写采莲的欢乐场面,后抒分别的哀伤之情。《庭》诗先写树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后抒离情。先扬后抑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