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与兴奋的概念1.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2.兴奋:指产生的反应兴奋的外部表现与实质:3.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作用持续时间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一、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征(一)膜电容和膜电阻(二)电紧张电位生物电记录方法(图)二、静息电位RP概念:指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图)极性:内负外正,大小用负值表示大小:神经元:-90mv几个概念:极化:静息时,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状态超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变大的方向变化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由去极化或超极化向RP值恢复反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胞膜对K+通透,对Na+不通透,K+外流的形成K+平衡电位。(表)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影响因素:(1)细胞外K+浓度(图)胞外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减小(2)钠-钾泵的作用三、动作电位AP(一)细胞的动作电位概念: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图去极相去极化超射锋电位复极相:复极化初期后电位复极化后期(负后电位)后超极化(正后电位)(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化学驱动力;2、动作电位期间膜电导的变化;3、膜电导与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锋电位上升支:去极相由Na+内流形成,是Na+的平衡电位有效刺激→部分Na+通道开放→少量Na+→膜去极化→阈电位→大量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膜内负电位消失,出现正电位下降支:复极相Na+通道失活→K+通透性升高→Na+内流停止,K+外流→膜内电位由正向负值变化→静息电位AP的产生实质上是受刺激后Na+、K+通道状态改变导致膜对Na+、K+通透性(电导)改变的结果。(图)K+通道:是电压依赖式离子通道,有开、关两种状态阻断剂:四乙基胺、四氨基吡啶Na+通道:是电压及时间依赖式离子通道,有开、关、失活三种状态(图)阻断剂:河豚毒素、局麻药后电位后去极化:快速K+外流堆积,复极化减慢后超极化:钾通道开放时间长,过多钾外流动作电位的特点:a.“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b.不衰减传导c.脉冲式,不会重合d.不同细胞,AP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图)4、动作电位的引起和阈电位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刺激阈电位AP1、阈电位TP:是一种膜电位的临界值,能触发AP,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值,即钠内流形成正反馈的膜电位值。RP和TP的差值大,细胞兴奋性低;差值小,兴奋性高。2、阈强度:使细胞膜去极化到阈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局部兴奋(图)特点(图)(1)电位幅度小,呈衰减性传导(2)等级性,非“全或无”式(3)可以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AP在同一细胞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局部电流:已兴奋膜与未兴奋膜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的电荷移动。神经纤维AP的传导:神经冲动(1)无髓神经纤维AP的传导(图)(2)有髓神经纤维AP的传导在两个相邻的郎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节能。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轴突直径是否有髓鞘特点:双向传导不衰减传导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复合AP----神经干AP细胞外记录法:双向或单向复合AP(图)复合AP在一定范围之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四)缝隙连接(电突触)电阻小(传导速度快)、双向传导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概念:兴奋:细胞对兴奋发生反应的过程。可兴奋细胞:凡在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二)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刺激: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4.反应及两种形式(兴奋和抑制)5.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及强度时间变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刺激强度。简称阈值。阈值大则兴奋性低,反之亦然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阈刺激(三)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正常(图)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