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教材从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进而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在知识处理上,主要采取读图和思考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本节内容上看,教学中容易借助学生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对前一节《气温和降水》的进一步深化,又为更好地理解后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打下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巩固前知、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五、教法和学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制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等,学生对这些气候变化是有亲身体验的,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实际,以实验探究为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逻辑知识变为直观性较强的知识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现象去发现、解释问题。学法指导:1、把生活经验引入课堂,进行设疑启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高理解能力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2.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3.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4.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2.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读图)图4―20观察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2)(直射点移动图)展示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观察、思考)分析四至点时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情况。(4)(小结)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3.(五带图)讲解五带的划分、特点及气候特征(三)课后作业:自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和气候特征)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气温低纬度大强高高纬度小弱低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四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情况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