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梳理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地理位置)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1、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使用,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2、《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三、《汉穆拉比法典》:1、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2、历史价值:它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第二课〖古代埃及〗一、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三、象形文字:1、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圣书体、祭司体、世俗体)。2、古代埃及人普遍使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第三课〖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1、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于印度创立。2、佛教经典总称大藏经,由经藏、律藏和论藏组成。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四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玛雅文化(博南帕克神庙)、阿兹特克文化(特诺奇蒂特兰)、印加文化(太阳门)二、玛雅文化: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一、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1、特征: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以工商业为经济主体,大多数为民主政治。2、“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二、雅典民主政治:1、条件:手工业、商业、外贸发达,提供了自由的环境;古代雅典经济繁荣;以城邦政治为主,小国寡民;文化繁荣,毗邻各文明地区,形成多元文化。2、进程: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时代”3、特点: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的直接民主。4、影响: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5、局限性: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第七课〖希腊古典文化〗一、诗史与戏剧:《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涉及迈锡尼时代的一些社会风尚。二、哲学与史学:1、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2、希罗多德的《历史》是欧洲历史的源头。第八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一、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二、罗马帝国:1、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2、罗马帝国疆域: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3、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是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第九课〖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1、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2、它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第十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1、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2、7世纪中叶,穆罕默德的弟子将其生前言行整理抄录成册,成为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古兰经》。第十一课〖奥斯曼帝国〗一、攻占君士坦丁堡:1453年5月末,奥斯曼军队经过激战,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二、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和君士坦丁堡后,控制了亚欧商路,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尚未完全中断,但长期的战争以及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第十二课〖封建制度〗一、封建制度的产生:1、采邑制改革: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接受分封者必须对分封者尽一定义务,主要是服兵役,采邑不可世袭)影响: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使得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2、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二、等级君主制:1、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2、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3、特征:王权借助等级会议实行统治,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4、影响:有利于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产生了一定影响。第十三课〖城市的复兴〗一、中世纪庄园:特征: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大体上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经济和社会组织;普遍采用劳役地租,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非常明显。二、城市的复兴与自治:特点:是生产力提高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即以商品经济为主导,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前提;聚居于交通便利之处,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体;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空间狭小,公共设施滞后,环境脏乱;市民为城市的主体,其力量的逐渐崛起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的产生。第二分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1、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2、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割据,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二、中华文明的起源:1、炎黄传说:三皇(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传说2、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夏朝建立之前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2、“天下为公”的禅让制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替代。二、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青铜时代:1、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出土有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2、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象征了器主的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3、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四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2、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王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第五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社会大变革:1、东周的建立:公元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建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经济领域的变革: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二、百家争鸣:1、背景:社会生产力进步;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列国争霸导致社会动荡;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逐渐崛起。2、代表:儒家:孔子(发展周公礼治思想,创造出“仁”为核心的思想,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及协调人际关系)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思想)荀子(重新解释孔子“仁”,熔礼、法于一炉)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鄙视世俗物质享受及财富权力的追逐,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法家:韩非、李斯(提倡“法治”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3、影响:体现了当时学术的活跃;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六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七国2、商鞅变法: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3、大一统帝国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二、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1、帝国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2、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郡县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焚书坑儒。第七课〖秦末农民起义〗一、秦的暴政: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横征暴敛、秦二世昏庸腐败。二、第一次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2、楚汉战争与西汉建立:秦朝灭亡以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西汉。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八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一、汉承秦制:汉统治者以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虽乘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局面。二、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1、汉朝初年,黄老思想符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统治者采取“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减免田租,废除秦朝留存酷刑。2、汉文帝、景帝的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第九课〖汉武帝时代〗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形成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