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胡适容忍与自由退出题解作者简介内容述评思考练习背景简介艺术赏析朗读资料链接一、题解•《容忍与自由》——明确论题: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初刊台湾《自由中国》1959年3月第20卷第6期•——写于1959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其意针对台湾国民党当局严酷的专制统治。•1.禁锢管制人们思想、言论、行为,人们毫无自由可言;•2.时为当局官员,在当时的局势和情境下,为保全自己,不便直说。二、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取自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初名嗣穈(sìmén),字希疆,学名洪骍(xīng);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1910年留美,就读康耐尔、哥伦比亚两大学,攻哲学、文学,受赫胥黎、杜威思想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宣扬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chú)议》、《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文章。——率先从事白话新诗与文学史写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在哲学史、文学史、古典小说和古籍整理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都有重要成果。——主要著作《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共三集)等。返回三、背景简介《自由中国》是胡适与雷震(1897—1979)于1958年共同创办的政论性杂志,胡任发行人,雷负实际运作。《自》鼓吹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政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在当时思想文化界影响很大,引发当局不满。1960年《自》被查封停刊,主编雷震被拘捕获刑12年。此文发表与《自》的查封仅隔一年半。虽然两者无直接因果关系,但胡文立意显然与当时背景有关。返回四、课文解读•本文23自然段,可分3大部分。•一、(1~2段)追忆与布尔先生的一次谈话,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这为“年纪越大”之人生体验:一自布尔先生人生体验——间接经验;二自自身体验——直接经验。在对二者的处理上,作者对布尔的人生体验用略写,只借布尔之口引出论点;而对自身的体验,则作为重点,用以证明观点。•二(3~12)从个人(我)角度论述论点——年纪越大“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或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分5层:•一层:(3-4)紧扣“年纪越大”论证论点:追述17岁时,对小说《西游记》《封神榜》言辞痛骂——其做法是“很不容忍”,表明对自己年幼无知的否定。••译文:《王制》中有句话说:“假借于鬼神的祸福、时日的吉凶、卜筮的休咎来迷惑民众的,杀。”我唯独奇怪数千年来那些掌握统治权力的人,那些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裨补时艰、阐明大道的人,就那样糊糊涂涂对它们不加防范,使这些扰乱社会危害百姓的学说得到很大发展,于是将我们中华民族投向了极其黑暗的世界。•二层:(5、6)用后来自己的不同认识与做法对比论述论点,说明年龄、学识、阅历能改变人的认识和做法,并全面分析批判《王制》“四诛”之“不容忍”及对社会“自由”的反动性:“四诛”是中国专制体制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第一和第四诛——摧残宗教信仰自由;•第二诛——禁绝艺术创作自由,“杀”发明“奇技异器”的科学家;•第三诛——摧残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著作出版自由。《王制》译文:剖析言辞破坏法律、变乱名物擅改制度、用歪门邪道来干扰国家政务的,杀。制作放荡的音乐、怪异的服装、奇特的技术、怪异的器具来迷惑民众的,杀。行为虚伪却固执不改、说话虚伪还要诡辩、学那些不正当不正经的东西且博深痴迷、顺从错误且巧于修饰来迷惑民众的,杀。假借鬼神祸福、时日吉凶、卜筮休咎来迷惑民众的,杀。对于犯下这四种该杀之罪的人,应坚决杀掉,不必再审、听取什么意见。•三层:(7)指明“不容忍”的危害及年轻人易犯“不能容忍”的错误的原因。•——危害:“不容忍”害人害己:•当年我要“杀”人,后来人要“杀”我和我的朋友。——原因: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失掉容忍的度量了。•(思考:年轻人为何易犯“不能容忍”的错误?)•年轻人年轻气盛,有正义感,但受知识、见识、人生经验各方面的局限,常会做出易冲动、欠考虑、甚至有害自己而不知的举动。•“十五年后”“二三十年后”直至今天,自己所做和认识到的却与当时大相径庭;当时的“不能容忍”,现在看来恰是对“自由”的摧残与扼杀。这一切全在随着年龄的递增、知识的积累、认识的不断加深与全面而获得。•因此,“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不听老人言,做事不周全。嘴上无毛,做事不牢。•四层:(8)说明自述50年之事的目的:照应开头论点。•五层:(9~12段)由上述事件得到启示:•要容忍“异己”且是相互的。仍以己为例,说明对于社会、他人给予的容忍,要感激,要报答。怎么感激、报答?就是用同样的态度:容忍。如果这样,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美好,即“和而不同”。现在,我们提倡实现中国梦,学习胡适这篇文章,倡导“容忍”、倡导“和而不同”是否仍有现实意义?思考:为什么我要以容忍的态度报答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如此地容忍我。这既交代了我的看法的来由,同时也说明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是在相互容忍中共存。•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三、(13~23)从社会视角,论述在宗教、思想、政治自由史上的“容忍态度最难得、最稀有”,从而说明“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部分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作扩展性的论述——从个人转向社会,从社会“自由史上”寻找“不能容忍”的根源——人类“不能容忍”这一陋习的根源——“喜同恶异”、“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这就深入现象内部,挖掘其本质了。本部分又可分三层:•一层:(13、14)提出观点,寻找根源,揭示实质——总论。•思考:论点是什么?根源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二层:(15~19)从宗教自由史视角,举欧洲宗教史上的事例,论述“容忍态度最难得、最稀有”,根源便是“不能容忍”,可见“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分论1。•本部分采用因果论证、举例论证和演绎推理方法。首先举新教领袖高尔文对塞维图斯不能容忍的残忍做法,然后抓住其错误心理、荒谬诡辩,演绎推理出其认识和做法的荒谬之极。•由于他们总是深信自己“不会错”,所以导致对“异端(不同意见与学说)”的“不容忍”,形成专制、禁锢主义,也就根本不可能有自由了,所以“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这一部分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再总结经验教训层层深入的论证和构思方式。•三层:(20~23)从政治思想史、社会问题讨论角度,论述“容忍态度最难得、最稀有”,从而得出:我们应具有“容忍的态度”——分论2。••本部分以陈独秀对社会问题讨论的“不能容忍”的态度为例进行论证。(举例论证)•(思考:陈独秀认为学术可以自由讨论,但作为自己确认正确的“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却绝对不能让人非议,你怎样看待这种看法?)•最后得到启示:戒律自己——要求得到他人容忍,首先应该养成容忍他人的度量——容忍应先从自己做起。课文述评胡适以母校史学大师布尔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为起兴,不仅深表同感,而且认为它“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并进一步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然后从自身体验与社会自由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容忍是自由存在的前提,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胡适为布尔的那句格言寻找到了立论依据,并赋予了理论色彩。返回一、围绕核心观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论证本文论题是“容忍与自由”,也就是要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核心论点是:“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这就将容忍与自由的重轻关系阐释得非常清晰和概括。围绕核心观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论证。先以自身的体验,从个人角度论证“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再以宗教自由史上,思想自由史上,政治自由史上的事实,从社会角度论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因为难得、稀有,所以容忍比自由更为重要。二、将理论命题具体化、个人化本文体现了胡适一贯的文章风格:言之有物,明白清楚。三、娴熟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对比、因果、假设和演绎、归纳推理。此外,材料丰富多彩,用事实说话也是一个明显的特点。五、艺术赏析返回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返回思考与练习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作文题:1.实现中国梦亦需容忍•2.陈独秀认为“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你怎样看待这种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作文要求:紧扣课文,联系实际;论题、论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800字;语言通顺使用稿纸誊写,格式规范。审题:•第一题为命题作文,论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论题为我们限定了需要论述的问题,因此本文只能围绕它而论,不如此便是走题。论点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容忍”,故这个命题是以论点为题。但论题也在其中。因此,写这篇文章首先要弄清楚与明确的是:什么是“和谐社会”?“容忍”的含义是什么?弄清了这连个问题就脉准开论的方向。然后展开与深入论证:为什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容忍”?(1.必要性;2.重要性;3.现实性等)怎样建设和谐社会,即怎样“容忍”?(可多视角谈,如党和政府该怎样做;社会公民该怎样做等)。最后展示如果全社会都学会了容忍,并化作行动,人人具备容忍的品德的社会美景。审题:•第二题为给材料按要求作文。实际上这个材料来自我们所学的课文《容忍与自由》,因此,这篇文章也有读后感的意味。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作文绝不能离开材料与要求而不顾,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而要从材料引论发议,即观点要从材料中引出,然后引申展开论证。打个比方,它就好比放风筝,线必须牢拽在手中,风筝可以让其飞高飞远。但飞了一阵以后,最后风筝还是要让它回到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结尾回扣主题,首尾照应。也就是要放得出收得回。•因此本文的基本写作思路应为:由读课文引出材料,再由材料引出观点,然后多视角论证,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合现实,并让事实说话,不能一味空谈,最后作结回应主旨。资料连接相关评论相关图片返回作者介绍作者逸事扩展阅读主要作品“所以吾人要了解晚年的胡适思想,只可在胡氏心到口到之际,于私人朋友谈笑之间求之。胡先生没有梁任公那样憨直。对自己思想挑战的文章,在胡氏著作里是找不到的。”(唐德刚《胡适杂忆》)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唐德刚《胡适杂忆》)相关评论返回作者介绍胡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康奈尔大学留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夏天回国。1962年2月24日,胡适于台湾参与中央研究会相关会议,在会议进行中心脏病发作去世。胡适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胡适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