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苦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苦恼契诃夫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作者简介背景简介内容述评艺术赏析思考练习资料链接退出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2.引导学生关心人、爱护人、体谅人。返回教学重点1.怎样理解文中“苦恼”的内涵。2.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返回作者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苦恼》。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作品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返回背景简介《苦恼》写于1886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中的名篇。契诃夫的创作生涯是从19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这个时期,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恐怖、最令人窒息的时期。革命者成批地被绞死和流放,知识分子普遍出现了绝望情绪,丧失了五六十年代的那种革命信念与斗争精神。悲观消极,对政治漠不关心,将社会问题置之度外,目光短浅,追求享乐和个人利益的市侩习气,像瘟疫一样迅速地蔓延着。此时的契诃夫,目睹社会之黑暗、环境之恶劣、群众思想之麻木,愤而诉诸笔端,除了创作大量的幽默讽刺小说以揭露社会庸俗与丑恶的一面外,作者开始越来越多地以同情的笔调反映、描绘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的形象。返回三、课文阅读理解(一)从小说三要素提问,得出:环境;情节;人物。环境是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等。情节是故事发展线索,是人物活动场景的转换。人物即通过环境和情节的展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二)要求学生默读小说全文后,思考并回答:1.本文是将人物放在怎样的环境下来刻画?2.为何马会有心思?它想了些什么?3.根据情节的发展小说可划分几个层次?1.本文是将人物放在怎样的环境下来刻画?•暮色昏暗。风雪交加的黄昏。暮色昏暗,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是俄国19世纪末社会环境的象征。•2.为何马会有心思?它想了些什么?•马不会有心思,是拟人写法,写马是以马衬人。马和姚纳本不该到这他们不该来的地方。他们原本生活在农村和田地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城镇化迫使他们无奈地来到这城市生活,这使得他们很不适应。暗示农民失去土地,是造成他们饥寒交迫,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的重要原因。3.根据情节的发展小说可划分几个层次?•全文可分为5部分:•一(1、2):交代环境;暗示姚纳(农民)进城赶车原因与情节开始展开。•二(3~18):为军人赶车。表现军人冷漠、傲慢、自私;行人浮躁、粗鲁、耍赖;姚纳的苦恼在军人面前得不到倾诉。•三(19~42):为三个年轻人赶车。表现其霸道、庸俗,空虚、无聊、冷漠、自私、无礼;“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不见了”象征着他们的无望。姚纳的苦恼不仅从他们得不到倾诉,反而遭其欺凌、作弄。•四(40~56):姚纳想向一个扫院子的仆人和一个年轻的车夫倾诉苦恼。但尽管他们也一样卑微,同为下层劳苦者,却也不愿倾听他倾诉苦恼,可见这社会冷漠到何等程度。•五(57~61):姚纳的苦恼始终无处诉说,最终只得跟他相依为命的小母马去诉说,马倒是“听着,向它的主人手上呵气”,似乎不仅能倾听,而且还在给予主人以温暖作为它对主人的安慰。深化了主题:这个社会人不如马!(三)细读理解,思考并回答问题:1.小说主人公老马车夫姚纳有哪些苦恼?•2.他用怎样的方式排解苦恼?其结果如何?•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小说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了对当时社会怎样的认识与态度?•4.谈谈马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即他的形象)?•5.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自私、冷漠、无望的认识?三、课文阅读与思考•1.小说主人公老马车夫姚纳有哪些苦恼?•姚纳的苦恼是双重的。首先是他的悲惨处境(饥寒交迫、孤苦伶仃)的苦恼;其次是他的苦恼无处言说的苦恼。•2.他用怎样的方式排解苦恼?其结果如何?•他逢人便想倾诉,遇军人、三个年轻人、扫院子的仆人、年轻的车夫,他都想向他们诉说自己的苦恼,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或者打算听听他的诉说,他彻底失望,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诉说,从而得到些许温暖、宽解。•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小说主人公怎样思想感情?表明了对当时社会怎样的认识与态度?•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小说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表达了对这种自私、冷漠、无望的社会的无情批判。•4.谈谈马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即他的形象)?•马车夫姚纳是生活在当时社会的一个孤苦伶仃、饥寒交迫,而又得不到丝毫援助的社会最底层劳动者。他失去了土地,又上了年纪。唯一能接替他赶车维系生活与相伴的儿子也得病死去,他虽在聚集着成千上万人的城里赶车,但当中竟无一人愿意听他诉说他的苦恼;在冰雪中赶车一天连买燕麦的钱都挣不到。马车夫姚纳的命运,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孤立无援、苟延残喘的悲惨境况。5.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自私、冷漠、无望的认识?•姚纳所遇到的都是一些只顾自己,却从没人对他表示怜悯、同情和关怀的人,他们自私到了舍不得多给这位刚死了儿子却还得在冰雪中赶车活命的孤苦老人一个戈比,甚至冷漠到不给这位老人一个倾诉痛苦的机会。•无望的社会,首先体现在作者将事件和人物置于一个“暮色昏暗”、“寒冷飘雪”的大背景下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这种背景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昏暗、冷酷、无望的象征。其次是用一些细节描写来暗示、象征社会的无望,例如,三个年轻人最后“走进了一个黑暗的大门,不见了。”第三是从人们的言行举止来表现社会的无望。人们浮躁、粗鲁,谈吐伤感、庸俗,这些都是社会颓(tuí)废、庸俗、无望的表现。第四是以主人公姚纳想向人倾诉苦恼的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最终只能向他的小母马诉说来暗示社会的无望。这些既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也是作者看不到社会的前途,表现出来的对这种社会无可奈何的一种绝望心态。内容述评孤苦伶仃的马车夫姚纳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孤立无援、苟延残喘的悲惨境遇。姚纳的“苦恼”是双重性的。首先是他的悲惨处境的苦恼。其次,他的苦恼更是无处言说的苦恼。小说通过与老马车夫接触的人没有一个愿听他的倾诉的状况,抨击了那种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市侩意识,也批判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无情。作者在同情、愤慨、抨击和批判之余,又表现出一种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光明的无可奈何的态度,一种还在黑暗中摸索而苦无出路的心理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主人公的“苦恼”,也是象征性地叙写了契诃夫自己的“苦恼”。返回艺术赏析一、善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自然环境(风雪)和社会环境(冷漠)融为一体;人物命运(悲惨)与环境(冷酷无望)的协调。二、通过简练的对话塑造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精当简练,不仅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且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景的内心活动。三、典型而有丰富内涵的细节描写极见功力。无论是人物肖像的静态描绘,还是动作行为的过程写实,作者都能做到细致入微,逼真传神。四、小说的心理描写也是运用得当、非常出色的。五、巧妙地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返回思考与练习一、马车夫姚纳为什么要再三对别人、甚至对小母马叙说他儿子死了的事?二、小说是怎样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作对比的?这样对比有何作用?三、本文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什么特色?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什么作用?四、举例说明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老马夫姚纳想向别人倾诉失去儿子的痛苦,然而那么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文中姚纳先后四次想向军人、三个青年、扫院子的仆人与年轻马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对他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来到小母马跟前,小母马不仅听着“他的倾诉”,而且还“闻闻主人的手”。马有情而人无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颤栗,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憎恶。小说的对话描写精当简练,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场合中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姚纳与军人及三个寻欢作乐的青年的对话,不仅深刻揭示了军人与三个青年的自私自利、麻木不仁,而且也反映了姚纳内心深处极度苦闷的情绪。返回资料链接•相关评论•作者介绍•主要作品•相关图片返回相关评论契诃夫的小说风格质朴,语言精悍,篇幅简短,有点像我们所说的小小说;情节也十分简单,不靠悬念吸引读者,但自有一种震撼人的灵魂的力量。他认为,只有那些有才气的作家,才能把小说写得既简练又意味深长。契诃夫怀着极大同情心,关注小人物的艰难的生和无声无息的死,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可怕的冷漠。契诃夫的惊人天才在于,当他讲自己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这也是在说我们。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时很严厉,但从不把他写的人物和他自己分开。他能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自己。——俄米哈尔科夫相关评论契诃夫一生都没有放弃自己医生的职业,他以“业余文学家”的身份进行创作,他以职业医生的敏锐透视生活,他的作品被称为“生活的切片”,他在“几乎无事”的普通生活中发现了巨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刻的生活感受。高尔基说:“契诃夫用小小的短篇小说进行着巨大的事业。”返回作者介绍契诃夫(1859—1904),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少年契诃夫一边上学一边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帮忙,接触了大量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他了解他们的痛苦,也深知他们性格上的弱点,这为他以后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大学期间他开始发表作品,1888年,他因短篇小说集《黄昏》获“普希金文学奖”而一举成名。此后,契诃夫的创作精力逐渐转到戏剧方面,剧作《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都得以在俄罗斯最著名的剧院上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00年,他与列夫·托尔斯泰、盲人作家柯罗连科一起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令人深感痛惜的是,4年后,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与世长辞,享年仅45岁。作者介绍契诃夫自19世纪80年代初步入文坛,一直坚持小说创作。其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80~1886年,用笔名“东沙·契洪特”发表了大量短篇诙谐幽默故事。其中多数尚属肤浅之作,但也有一些针砭了时弊,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如《一个官员之死》和《英国女子》、《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80年代中期发表的《哀伤》、《苦恼》和《万卡》等,用冷峻的笔触描写普通劳动者和穷人孩子难以诉说的苦难,表明作者的创作转向直面人生。第二阶段,1886~1892年,1886年他首次署真名“安东·契诃夫”发表《好人》和《在途中》。小说体裁兼有中短篇,题材广泛,主题多含严肃的社会性,从各个角度提出“这生活是怎样反常”的问题。如《仇敌》、《渴睡》、《草原》、《命名日》和《公爵夫人》、《哥萨克》和《灯》、《没有意思的故事》、《在流放中》和《第六病房》等,都是他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其中最后一篇,曾使列宁深受感动。第三阶段为1892年以后。作品大多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主题触及重大而迫切的社会问题,思想丰富深刻,艺术上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别具一格。代表作《带阁楼的房子》和《我的一生》。返回主要作品《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变色龙》(1885)《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第六病室》(1892)《带阁楼的房子》(1896)《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返回相关图片返回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