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形象的含义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选择的。这些景物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2005—2012山东高考诗歌鉴赏3年考到的“景物形象”(1)2006年《晓上空泠峡》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2008年《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3)2012年《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高考常见题型1、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习重点:1、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2、分析意象和意境,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一、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举例说明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问: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描写繁花满枝、粉蝶起舞、黄莺啼叫等景色,描绘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一)意象①找准意象,结合修饰意象的词语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分析意象答题步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分析意象藤:枯(萎)树:(衰)老鸦:(黄)昏道:古(老)风:(凄凉)西马:瘦(弱)阳:夕2、概括意象特点萧瑟凄凉3、体会情感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之情。(二)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结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分析意境,包括三方面:景(描写的意象)境(营造的境界)情(抒发的情感)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乐观向上的革命豪情分析意境答题步骤《世纪金榜87》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答案表述的具体模式(1)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常见意境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闲适恬淡、清新自然、和谐静谧、安宁祥和、繁华热闹、高远辽阔、雄奇壮美、幽僻冷寂、苍凉悲壮、生机勃勃、瑰丽雄壮、凄寒萧条练习题山花子·春恨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问题: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前两句: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词的前两句描写了迷离的杨柳、弥漫的晓雾、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抒发了凄凉惆怅之情。①词的前两句描写了杨柳、晓雾、杏花、钟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惨淡的意境。(刘聪)②描写了杨柳、晓雾、杏花、五更钟、景阳宫、月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因亡国而产生的寂寞、悲伤、哀愁的心情。(沈孝坤)没有认真审题步骤不全(2012年·山东卷)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高考真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时间、地点、季节)次石湖①书扇韵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①江南水乡清幽唯美。小桥、流水、村庄、浮萍、荷花(焦玉伟)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由桥、水、浮萍、藕花构成。(亓鹏丽)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平和的村居图景,有桥、曲水、阁楼、浮萍,藕花、村庄。(亓亚楠)④这首诗描绘了小桥流水通往村庄,岸阁上有绿色的浮萍,家中有多处藕花的令人怡然自得的画面。由桥、曲水、浮萍、石湖、藕花等景物构成,表达了作者喜欢自然、热爱归隐田园生活与对仕途的讨厌。(马雪原)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小桥、流水、村庄、浮萍、荷花、庭院等景物。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琅玡溪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答案:①山中的雪融化溪水涨了游玩的客人过溪小心地过木桥小溪中漂着山中花儿向下流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包裹无望的复但杂情感。(毕临旭)②第一幅,空空的山上雪融化了,而溪水开始涨高第二幅,游客们从简易的木桥上横渡溪流表现了作者恬静闲适安静的情感(张杰)③诗描绘了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木桥过溪、溪水源头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刘京)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水流出四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