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龙泉一中杨晓宇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龙泉一中杨晓宇说课内容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二:学情分析三:三维目标设计和重难点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五:教学流程设计六:教学反思(一)对教材总体认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和运动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一节重要规律课,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同时又是为学生学习动量、动能、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移等后续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材解读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引出单位制。并在最后通过一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教材的特点(1)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对合力、质量和加速度间的定性关系单独设立一节学生实验进行探究(2)着眼科学方法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基于建构、多元智能的培养,课文中设计了“讨论交流”、“练习与评价”、“发展空间”等环节,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团队协作。(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教材中的“发展空间”中以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来做探究,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学科知识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受力分析等知识基础,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就急于知道“加速度、力、质量是不是有具体的数量关系?”。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勇于修正错误;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肯定和表扬。但学生受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对知识的认识仍局限于直观感受,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二、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4。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含义及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3。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三维目标设计和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的乐趣。2。分析、推理、概括、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理解(矢量性和瞬时性)和应用难点:1.F=kma中,使比例常数为1,从中定义物理量的单位2.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三、三维目标设计和重难点整体思想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评价。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加强学生同伴互助,加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法选择设疑引导直观演示指导发现追问剖解讲授教学积极评价学法指导协作学习分组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积极评价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分析讨论,理解新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自主学习,获得新知教学流程设计环节一:环节二:环节三:环节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五:导学过程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回顾1: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的关系?2:所受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和上述回顾,试分析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五:导学过程小组讨论: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在接到幼儿后,行驶至该镇西街道班门口时,与一辆陕西籍大翻斗运煤车相撞。事故初步认定为校车超载等5大原因所致。从物理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法律禁止超载?五:导学过程设置讨论中心点,引导学生理解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动:自学课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表达式如何表示,各符号表示什么?(3)表达式中的各物理量单位是什么?五:导学过程五:导学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总结:(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kma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k为比例系数。(3)取力的单位为:牛顿,质量的单位为:kg,加速度的单位为:m/s2五:导学过程讨论主题:为什么取k为1而不取其他值?设疑:1、仅是为了方便我们计算吗?2、k的取值是任意的,取k=1是任意的吗,科学研究难道这么随便?教师举例分析:1N的力作用在200g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多大?应为:1N=0.2kgXa,得a=5m/s2。若:a用cm/s2为单位,m用g为单位,则是ma=200X500=105(g.cm/s2)。此时力仍用N为单位,则1N=105g.cm/s2,此时k=105引导学生讨论总结:k=F/ma,k=1N/(1kg·1m/s2),规定1N=1kg.m/s2(国际单位制)则k=1,牛顿第二定律可简化为:F=ma简要导学单位制。五:导学过程五: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有什么意义呢?引导学生得出:建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桥梁定量描述了力与加速度、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用100N的力F拉光滑水平面上的m=10kg的物体,(1)物体受几个力?合力为多少?(2)拉力产生加速度了吗(大小、方向)?重力呢?支持力呢?(3)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五:导学过程思考、动手、讨论、分享学生总结:由(2)可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每个力都对应一个加速度,且方向与力同向(因果性、独立性、矢量性)由(3)可知:物体的加速度指合力产生的加速度,故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为合力。五:导学过程五:导学过程回归教材加深理解讨论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力推一辆静止的汽车时,却推不动它,这与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照一张自己推汽车的照片,吸引学生兴趣)五:导学过程解释现象、加深理解看视频思考(设疑、激趣):对教材图3-3-3的处理若忽略空气阻力,分析:1:踢球的瞬间,足球的运动状态变化了吗?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有加速度,受了脚对它的力)2:足球离开脚,还受脚对它的作用力吗?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多少?(足球一旦离开脚,只受重力作用,其运动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五:导学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加速度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五:导学过程抢答: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五:导学过程五:导学过程例题:如图,小慧推动小车前进。已知小车的质量是7kg,假定水平推力为14N,不计阻力,求小车的加速度和从静止开始2.0s末的速度大小?五:导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国际单位制;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了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也体现了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牛顿第二定律矢量性独立性同一性瞬时性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内容:F与a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板书设计m一定F∝aF一定a∝1/mF=kma表达式:F=maF单位:牛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讨论、分享思想,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教学的主人。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创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六:教学反思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