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行•住•食•衣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不断变化的明证,每一个普普通通的都是生活的见证人。透过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30年来日新月异的深刻变迁。一位作家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部袖珍戏剧。”从改革开放这三十年里,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从八十年代的色彩缤纷和九十年代的变化无穷,最后到二十一世纪的追求个性的张扬,它的不断革新也从细节处直观的见证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服饰的变化60,70年代的衣服80年代中国服装时代开始起飞•“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羊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的甜蜜味道。喇叭裤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牛仔裤•伴随着打工潮,牛仔裤在年轻人中迅速流行。那时候在年轻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调皮的口头禅——“牛仔裤,省钱又省布!”服装之90年代:着装多样化•踩脚裤让当时的女人们共同发烧,凡女性莫不人腿一裤,再后来,集贸市场卖菜的大妈、嫂子与小姑娘也都“踩脚而裤”。做衬衫必带垫肩•那时的宽肩膀与厚垫肩,可以说是国际接轨的产物。国际上80年代的宽肩传入中国流行到90年代中期!不再稀罕“的确良”纯棉的文化衫火了•王朔的痞子气开始流行,连带印有被称为不健康文字的T恤衫也被炒热。比如挣钱真累,没钱苦,人们在衣服上书写自己的情绪。仿佛一夜之间,城里的小青年们都穿上了无领无袖的白色T恤。与一般T恤不同的是,T恤上写着当时流行于社会的口号,当时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反叛式、调侃式、消解崇高式的各种发泄型口号。这些口号,受王朔式的语言影响特别大。“臭美女生”穿上松糕鞋•1993年初,所有的女人都不约而同地增高了,这种高度不是隐性的,恰恰是大张旗鼓的——她们的鞋跟仿佛一夜之间膨胀了,既有高度、又很舒适的松糕鞋成为了上海滩最“行”的时尚元素。迷你风逐渐露出了苗头迷你裙1995年,正是这年,喜爱日本卡通的年青一代开始喜欢充分展示上身线条的紧身T恤,也开始把裙子改短,迷你风逐渐露出了苗头。HOT组合哈韩风潮•HOT组合席卷全亚洲。韩风一夜吹起,满大街都是穿着调裆的阔裤子,染着金发耍酷的年轻人。之后哈韩的风潮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讲求牌子Nike黄金时期•90年代后期在中国年轻人眼里可以说是nike的黄金期。那个时候大部分还是学生,都没什么钱,一双鞋700-1000的价格基本是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偶尔看到班里谁穿了双nike都会眼红的不得了。如果能穿一双1250的皮蓬大AIR出现在球场上,绝对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一步裙•90年代初,多数女性都有好几条一步裙。所谓一步裙,顾名思义,就是穿上之后你的腿只能张开差不多一步那么大。这种裙子短而紧,对身材要求颇高,后来发展成办公室OL的职业装扮。21世纪服装之没有什么不可以•进入21世纪,人们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缤纷绚烂的主题除了为服装制造出明亮热情的气氛外,更营造出了一种意境,也创造出视觉爆炸的效果,而中国的民族风逐渐影响到全球……进入新世纪,国际品牌时装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中国人开始认识范思哲、路易-威登、迪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各类时尚资讯变得畅通无阻,中国人的穿着不再同从前那么有“特色”了,而是真真正正的融入了并影响着国际化的时尚浪潮。新的问题阿迪达斯、李宁等体育品牌在国内非常受欢迎,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时肯定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却含有严重的健康隐患。今年4-5月份,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英国、阿根廷等全球18个国家采购了15个服装品牌的78件样品,其中包括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鞋类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这15个服装品牌中,有14家存在问题,抽样的78件样品中有52件样品含有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现代衣物由于大量染料、助剂的使用,使得服装表面易残留多种有害物质,如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前者可影响人体呼吸道、后者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进而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食物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食物的变化•过去是想啥吃,没啥吃,饥饿•现在是要啥吃,有啥吃,科学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那时物资短缺,米面肉油都要凭票凭证供应。“炒土豆、煮南瓜、蒸胡萝卜、玉米面贴饼子,一锅香香的大米粥,是生病时才能享受到的补品。每月的白面只有一斤,如果一口气蒸成大馒头,就只能过两天瘾,接着要过光吃粗粮的罪。所以总是把那点珍贵的细粮和粗粮掺和在一起,这样才不会让明天的生活和今天比起来有落差。”而现在,走进集贸市场,人们再也分辨不出季节。物质的极大丰富,满足了人们“吃啥有啥”的口腹之欲:宝宝们喝上了牛奶;学生们尝到了肯德基麦当劳;对中青年人来说,每周下一次馆子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老年人也吃到了以前不敢奢望的补品……30年,人们不在为吃喝发愁,但坚持了2000多年的谷类为主的饮食模式,却在逐渐改变。总结•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但近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如”绝育“黄瓜、爆炸西瓜、染色馒头、牛肉膏、瘦肉精、硫磺姜、回炉面包等。还有据报道2008年的一批问题奶粉没有销毁完全,最近又流向了市场。市售黄瓜被涂避孕药吃了会绝育品评,中国人的胃最近,有网友戏称中国人的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胃:我们中国人的胃真的是太结实了,也太强大了,它尽职尽责的负责消化一切不能消化的东西的责任,同时负责我们生命第一关的神圣使命。那些胶面条,算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皮革奶,算是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鎘大米、石蜡锅、毛醬油,算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药火腿、双氧翅、增稠蜜,算是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什么紅心蛋、糖精枣、氟化茶,算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铝馒头、硫银耳、瘦肉精,算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纸腐竹、罌粟汤、塑料米,算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苏丹红、三聚氰胺、增白剂是个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那些尿素豆芽、无根济、膨大剂算什么玩意,我们消化它们……住房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住房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面积6.7平米,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人均已达到28.3平方米,增长了4倍多。住房质量、住房成套率、配套设施与环境大为改观。数据统计“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它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是单身职工宿舍。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奏鸣曲。图1为筒子楼外观;图2为共用厕所时的情景筒子楼——70年代的记忆八十年代农村老照片单元楼,又称单元房,在中国大陆特指每户有私人厨房和厕所的居民楼户型,与筒子楼和团结户相对。相当于西方的公寓(Apartment)。住户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之外,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单元楼对住户的生活隐私保护较好。但也有人称这种户型不鼓励邻里交往,因而促进了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冷漠。一定有不少同学住过单元楼,大家对单元楼也应该感到很亲切。药大社区就是典型的单元楼。现代农村住房照片现如今:新世纪的物业住宅物业工作人员在打扫新式小区住宅楼室内装修新的问题电视剧《蜗居》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得到了近四倍的增长,但是由于房地产的市场化,以及人为在楼市上的投机行为加重,导致楼价上涨过快,人民生活压力加大,“蜗居”“房奴”等词汇屡见不鲜。所以,国家在推动市场化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确保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又有人发出杜甫的那句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三十年前,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但在初期,人民的出行还主要以骑自行车为主。自行车不但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成为一种时尚,家家都以有几台自行车为荣,由于自行车数量的增多,大多数的城市都设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乡县里的人到城里赶集大多数以卡车为主,运一些水果和量大的蔬菜,而向柴米油盐白菜土豆之类的则用马车来运送,马车的走动也使得驿站一样的大车店蓬勃发展公共汽车也是一种主要的出行工具,在机动车道上零零星星有几辆公共汽车,这时的公共汽车不按人头收费,而是按行程收费,因为人比较少,这种方式方便也公平。这时也有一些通勤车,一般的工厂的是带蓬的卡车,好一点的工厂和机关单位则用大客车,高官和大款们使用的最好的车则是国产红旗或俄国进口的伏尔加。此时城市之间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是火车,虽然速度只有四十到五十千米每时,但也是当时很快的交通工具了。解放前的船舶与航空•内河航道大都处于自然状态,通航里程逐渐萎缩,沿海港口深水泊位仅有133个,港口机械设备落后,运输船舶少。•民用机场只有30多个,机场设施落后,飞机陈旧。现在近距离出行是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和迅猛发展的汽车消费相对应的,是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内城市“六桥三环”的建设,宽阔的马路、漂亮的绿化带、便捷的地下通道、独具匠心的城市雕塑,无不透出勃勃生机。对这些变化,驾车人感受最深。在晴朗的午后,驾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人在景中游”的感觉。同时,城市中的公交线路同样在日益完善,公交车向高档化迈进,公交服务向人性化努力。而远行时,人们常选择自驾,乘火车或是坐飞机等方式。铁路提速、水运畅通、航班增多,“出门随君心所愿,万里天涯若比邻”,诗人的美好愿望如今成为现实。铁路方面,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铁路客运都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设的众多客运专线的主要线路。本着跨越式发展的思路,铁道部在“十一五”期间建设铁路新线目标达到198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我国发达的铁路网会初具规模。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更令人惊叹的是,6月24日,国产CRH3型“和谐号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