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结构认识的误区:1、把家庭结构单纯理解为家庭成员的组合方式,用家庭人口的数量来表示。家庭结构不能等同于家庭规模。2、把家庭结构理解为家庭的内部构造,即内部包含多少夫妻对数、代际层次数。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含义: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它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第二,家庭由哪些成员组成;第三,家庭成员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织起来。一、按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划分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4、变异家庭1)夫妻家庭2)扩大家庭3)隔代家庭4)单亲家庭家庭结构类型二、其他划分方式㈠按家庭的规模划分①大家庭(户人数5人及以上);②小家庭(户人数4人及一下);③单身家庭。㈡按家庭成员配偶的人数和对数划分①多夫多妻制家庭;②一夫多妻制家庭;③一妻多夫制家庭;④一夫一妻制家庭。㈢按家庭传袭规则划分①母系家庭;②父系家庭;③平系家庭;④双系家庭。㈣按参与和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力划分①父权家庭;②母权家庭;③平权家庭;④舅权家庭。㈤按家庭成员居住地划分①从妻居家庭;②从夫居家庭;③单居制家庭。家庭结构类型全国范围各地区庭结构变化的趋势大都是:复合家庭等大家庭的数目在不断减少,等小家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农村,家庭类型主要以直系家庭为主,估计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在城市,核心家庭所占的比例则最大,尤其在大城市,核心家庭占总户数的比例超过了80%,此外,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不完全家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家庭结构变化总体态势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1、户均人数下降从1954的4.3人到2001年的3.61人,而城市已达到3.1人。★2、家庭结构日趋简单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家庭确已成为主流家庭模式。但是1人户和2人户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1人户、2人户和3人户的比例从乡村到镇到城市呈逐步升高的态势,而4人以上家庭则相反。3、家庭类型多样化(1)“联合国”式的家庭(跨国婚姻组成的家庭)增多;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1990年为23762对,而1997年已达50773对。跨国婚姻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是中女外嫁。(2)丁克家庭(夫妻自愿不育)有所上升;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合计100100100100一人户11.858.4612.1214.13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三人户20.6733.539.5837.57四人户23.2224.114.3111.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3)空巢家庭(生育有子女但子女不在身边共同生活)逐步增多;(4)周末夫妻(平时算是朋友,周末做夫妻)的出现。4、初婚初育年龄在推迟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中国人的初婚年龄一度呈下降趋势。1982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2.66岁,到1996年,这个数字上升为24.02岁。5、离婚率逐步上升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离婚率一直持上升势头,至1997年,我国的离婚率已是1982年的2.3倍,离婚人数已达到120多万对,占我国人口近10%。1、计划生育的国策上世纪70年代末的此项政策促进了家庭核心化的趋势,城市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结了婚的年轻夫妇多与父母分居,核心家庭与空巢家庭数目均增加2、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家庭的很多功能由社会承担,进而促进了家庭的经济化、核心化,同时促进了男女平等3、改革开放带来的全球化西方家庭观念对我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加深,如独身主义、成年后自立小家庭等4、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式微男女平等受到法律保障,规范家庭主要依靠国家法律,家庭的个体化趋势益见加强,家庭和宗族的联系已大大减弱家庭结构对经济的影响1、大家庭减少,小家庭增多的影响①家庭数目增加,使得各种消费增加,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②但同时,也会加快资源的耗费、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浅显的说,原来大家庭住在大房子里,物资共享;而变成小家庭后,各自需要购房或租房、添置居家物资。由“一个单位”消费需求转变为“多个单位”消费需求,一方面拉动生产、活跃经济,另一方面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2、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模式的影响其对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消费方面:在核心家庭模式下,孩子地位普遍提高,亲子关系平等化、亲密化助长了孩子在家庭消费中角色地位的提升。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的家庭地位有了很大改变,参与家庭生活的能力大大增强,无论是在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还是消费方式上,孩子的影响力都在日益扩大。中国国内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核心家庭的消费水平。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消费水平提高,拉动了中国内需,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出口的依赖。3、丁克家庭出现并增多的影响①有时间有精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沿海地带,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父母尤其是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占孩子数量成本的比重很大,而丁克家庭就没有这种担忧。②对市场商品特别是消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从整个家庭来说,最初阶段,当工资率上升时,已婚男女都会增加劳动供给,这时替代效应越大,家庭投入市场劳动时间增加,投入非市场活动时间减少。由于夫妇把较多的时间提供给劳动市场,从而可能获得较多的货币收入,家庭为满足需求的购买能力提高,导致对市场商品特别是消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同时,夫妇到市场上购买较多的消费性商品来替代家庭品,拉动了中国的内需,扩大了消费,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③生育培养投资减少,减少了相关产业的需求群体“丁克”家庭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而他们不生育孩子,这样使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出现中断,不利于对社会的教育投资做出自然的补偿与节省,同时也不利于针对孩子这一需求群体的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或多或少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4、空巢家庭逐步增多的影响①增大国家财政支出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养老政策,构建空巢老人的养老体系时,从一开始就要着眼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养老支持力”的完善。同时必然地也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国家的经济压力,增加了我国的财政支出。②促进各种养老机构的发展老年人因单身或家庭“空巢”而引发一些心理不适现象,如孤独、抑郁、焦虑、烦躁等,年轻子女愿意将他们送进养老机构,让父母晚年舒适。而这样的趋势也让更多的民办养老机构竖立起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5、初婚初育年龄推迟的影响人们婚育之前的工作时间延长,利于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长远下来,人口数减少,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压力,同时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储备原料。6、离婚率上升的影响离婚率的上升也就意味着更多单亲家庭以及后来的再婚家庭的产生,大量单亲家庭的出现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单亲家庭的贫困化、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以及再婚家庭的和谐等。家庭更不稳定,经济发展也不稳定,毕竟家庭的情绪会或多或少影响工作的效率。当然,这也会促进一些心理咨询结构的产生,促进这方面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