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前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三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前期的中国1840——1919在清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办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1)据材料并结合16—19世纪中期中西方历史说明“清代中国”是“封闭和孤立、腐朽和没落的”?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这种腐朽和没落的实质是什么?知识链接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科技中国西方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西方对照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科技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但未成为主流;八股取士、文字狱导致思想文化专制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建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产生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近代科技产生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西方对照点拨:明朝中期以来中西的差别实际上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别。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民族。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和扩张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因此,只有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的侵略者。——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一方面,列强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中国人民担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另一方面,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代化开始。领域阶段特征课程标准经济和社会生活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下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政治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思想文化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化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经济:一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兴起发展。其中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工业历经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二是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也发生变化,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政治:一是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程。二是面临民族危机,围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展开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权利的探索历程。思想: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学西方逐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新文化运动后期,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主流。对外: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阶段特征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思考:1、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经济结构开始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兴起(经济近代化开始)外资企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民主政治19末20初1912—1919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壮大,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鸦片战争后思想进步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学器物刺激(新文化运动)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能力提升】器物层面思想层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西方近代化的历程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1、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2、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制度层面1、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2、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的传统、面临不同的问题、采取的不同解决策略而形成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点拨:3、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4、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要尊重各种文明。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工业革命东方(落后)从属于西方(强大)外:列强进一步侵略内:中国的回应和学习中国巨变危机和灾难加深近代化艰难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文明的进一步碰撞和交融趋势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缓慢迈进本课小结:多角度对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评价:①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②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③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文明史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⑤社会史观: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课堂练习:(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课后探究:参考答案: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