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灾变条件下人员逃生避难所使用的煤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设计、制造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226一般压力表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5099钢制无缝钢瓶GB13813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GB/T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T15256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AQ1053隔绝式负压氧气呼吸器AQ1054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HG/T2198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GA411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GA631消防救生气垫GA632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MT59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氧气呼吸器防护性能检验装置MT113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实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42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MT454压缩氧呼吸器和压缩氧自救器用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钙技术条件MT867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煤矿用救生舱coalminefefugechamber煤矿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难空间、保证必备生存条件的装备3.2可移动式救生舱mobilerefugechamber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以适应矿井采掘作业要求的煤矿用救生舱3.3硬体式救生舱hardstructurerefugechamber2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的煤矿用救生舱。3.4软体式救生舱softstructurerefugechamber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的煤矿用救生舱。3.5组装式结构assembledstructure为适应煤矿井下环境,救生舱采用的由一定数量同等规格基本结构单元组装而成的结构形式。3.6基本结构单元basicstructureunit组成救生舱舱体的最基本的机械结构单元。3.7救生舱有效容积effectivevolumeofrefugechamber救生舱内除去设备、物资占用空间外所剩余的供避难人员生存的净空间。3.8生存舱lifesupportingcompartment避险人员的主要生存空间。3.9过渡舱transitioncompartment救生舱舱门至生存舱之间的过度空间。具有压缩空气幕以阻隔有害气体随人员进入救生舱。3.10应急逃生口emergencyescapehatch在救生舱舱门无法正常开启的紧急情况下,遇险人员应急逃生的出口。3.11额定防护时间ratedprtectiontime救生舱在规定的作功条件下,依靠自身设备设施,保证额定遇险人员维持生命所能持续的时间。3.12启动时间startingtime救生舱从发出启动指令或启动按钮开始,到投入正常使用开始占用的时间。3.13抗冲击能力(强度)impactresistancecapability救生舱外部环境发生岩石等冒落所承载最大碰撞压力。3.14可承受最大抗爆炸冲击压力ultimateblastimpactpressureresistance救生舱能够承受的正面瓦斯煤尘抗爆炸冲击波最大压力。3.15瞬间耐高温能力instantaneousheat-resistingability救生舱舱体在短时间|(0.2s以内)能够承受的最高外界环境温度,如0.2s内1200℃。3.16持续耐高温能力continuousheat-resistingability救生舱及内部设备在外界持续高温条件下控制舱内温度的能力。如60℃下96h,舱内温度低于35℃。3.17最大耐水压能力ultimatehydrostaticpressureresistance救生舱能够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及时间,如4Mpa下96h.3.183气密性airtightness救生舱内部与外界大气存在一定压力差时,舱体阻隔内外气体交换的地方。4基本类型、型号规格、基本参数4.1基本类型4.1.1按救生舱外壳材质划分:(1)硬体式;(2)软体式。4.1.2按救生舱的机械结构特点划分:(1)组装式:救生舱舱体作为组装式结构;(2)整体式:救生舱舱体为一整体机械结构;(3)其他。4.2型号4.3基本规格救生舱的基本规格应满足表1规定。类型小型中型大型额定人数/人8121620242832364.4基本性能参数救生舱应明确以下基本参数:⑴额定人数,人;⑵额定防护时间,h;⑶启动时间,s;⑷抗冲击能力,Mpa;⑸可承受最爱爆炸冲击压力,Mpa;⑹瞬间耐高温能力,℃;⑺持续耐高温能力,℃;⑻最大耐水压能力,Mpa;⑼规格尺寸(长×宽×高),㎜×㎜×㎜,软体救生舱包括起动前后的规格尺寸;⑽空载质量,t.当救生舱不具备上述一项或几项性能参数时,应明确注明该产品不具备该能力。5技术要求5.1基本要求5.1.1救生舱应有明确具体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包括适用的灾情、灾种、灾区及海拔高度、环境条件、井巷空间尺寸等,并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产品的永久性安全使用须知中注明。45.1.2救生舱的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并且小型救生舱不低于1.2倍、中型救生舱不低于1.15倍、大型救生舱不低于1.1的安全系数。5.1.3救生舱应具备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检测系统、通讯系统、照明及指示系统,动力供应系统、生存保障系统,各系统应形成多级防护体系。5.1.4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料;配套用电气设备应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3、GB3836.4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非金属部件应符合MT113的规定;轻质合金部件应符合GB3836.1、GB3836.3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配套部件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5.1.5救生舱外部颜色在煤矿井下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用黄色或红色。同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荧光条码、安全标志标识、安全使用须知、扳手起动符号等标识,配备外部指示灯。5.1.6救生舱及内部设备应具有防腐蚀、防啃咬等性能。5.1.7救生舱应便于移动、运输、吊装、安装,适应煤矿井下环境条件。5.2结构和安全防护要求5.2.1救生舱结构检查:①有效容积(包括过渡舱和生存舱),应保证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0m3,且整舱有效容积不小于8.0m3。②观察窗,且设置在生存舱的适当位置,距离舱底高度不低于1m,直径在80㎜~180㎜之间。观察窗材质应具有与整舱相匹配的耐高温、抗冲击等性能。③应急逃生口,在救生舱舱门无法正常开启的紧急情况下,遇险人员能够借此逃生。应急逃生窗口应设置在与舱门相对的另一侧,面积应大于0.3㎡,并确保人员逃生安全。如果能够确保救生舱门无障开启,可以不设应急逃生口。5.2.2救生舱体应具有整体气密性,正常使用时舱内气力应能保持正常状态(舱内气压大于舱外气压),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节:①正常情况下:硬体救生舱的内外正压差不低于100pa;软体救生舱正压差不低于400pa;②施压情况下:硬体救生舱+500pa压力下,舱内压力下降速率不应大于300pa/h;软体救生舱在+500pa压力下,舱内压力下降速率不应大于350pa/h;③过渡舱和生存舱,应保证过渡舱应保持正压,压力不低于200pa,净容积不低于1.6m3。如果整体舱压力大于400pa,且舱门处设有空气幕时可以不设过渡舱。5.2.3救生舱舱体的阻燃、强度、耐磨、耐老化、耐高温等安全性能应符合GA631的规定,抗静电性能符合MT113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定。5.2.4硬体式救生舱应具有瞬间耐高温及持续耐高温能力,软体式救生舱应具有持续耐高温能力。①瞬间耐高温能力,在瞬时(≦0.2s|)环境温度1200℃条件下;②持续耐高温能力,额定防护时间持续环境温度60℃条件下,舱内温度不高于33℃±2℃。5.2.5救生舱舱体强度要求:①强度安全性能:硬体救生舱体应具有足够承受不低于1.5Mpa或150N/cm2(1.5Mpa=15.2958kgf/cm2,换算公式1kgf=9.8N)的冲击压力。软体救生舱储存柜应能承受0.5Mpa或50N/cm2(5.098kgf/cm2)的冲击压力。②抗爆炸冲击性能,救生舱应具备可承受最大爆炸冲击压力不低于1.0Mpa.5.2.6救生舱应具备快速起动能力,硬体救生舱启动时间不超过20s;软体救生舱起动时间不超过30s。5.2.7救生舱应具备防倾覆等措施,保证在煤矿井下运输、安装后及使用时间的舱体稳定性。5.2.8救生舱应具备可移动性、明确安全、可靠移动的方式、方法及所需设备。5.3氧气供给保障系统5.3.1供养系统,救生舱应具备压风供养、自备氧及自救器三级供养保障体系,保障救生舱内人员5呼吸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最高不超过23%。5.3.2救生舱具有与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和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可以在矿井压风系统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对舱内供氧。供氧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设施,保证压风供氧速率不低于每人2.5L/min(标准状态下),连续噪声不高于70dB(A),出口压力不高于0.2Mpa。5.3.3救生舱应具有自备氧供应系统,可采用压缩氧或化学氧供氧,并满足以下要求:5.3.3.1以人均耗氧量0.4L/min计算,能够单独保证救生舱的额定保护时间,且安全系数不低于5.2.2的规定。5.3.3.2压缩氧供氧时氧气浓度不低于99.8%,并满足GB8982的规定;化学氧供氧时氧气浓度应满足MT425的相关规定。5.3.3.3采用压缩氧供氧方式时,应当操作简单、快捷;流量计应方便读数,具备明显的调节指示;氧气瓶应符合GB5009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标准的规定;显示压力表应符合GB/T1226的有关规定;呼吸系统应符合AQ1053、AQ1054、GA632、MT867的规定。5.3.3.4采用化学氧供氧方式时,起动时间不超过1min,且供氧浓度符合5.3.3.2的要求;自动生氧罐应符合GA411、MT425的规定。5.3.3.5当采用口具和半面罩式供氧系统时见表2。吸、呼气阻力及温升等应满足表2及MT867、MT454的规定,吸气软管应符合GB/T15256、HG/T2198的规定。表2试验时间h吸气中CO2最大值%吸气中CO2平均值%吸气温度℃呼气阻力Pa吸气阻力Pa96呼吸量(静坐)10L/min时,应1.0%CO2≤1.0%CO2在37±2℃条件下,应≤35呼吸量(静坐)10L/min时,呼吸频率在10±1次Min-1时,应≤+400呼吸量(静坐)10L/min时,呼吸频率在10±1次Min-1时,应0~-2005.3.4救生舱应配备隔绝式氧气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5倍。5.4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5.4.1救生舱应具有有效的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在额定防护时间内保障舱内空气及有害气体浓度满足表3的规定,并应具备烟雾过滤功能。表3项目O2COCO2H2SCH4温度湿度指标18.5%~23%≤24×10-6<1.0%≤6×10-6≤1.0%30℃±2℃≤85%5.4.2救生舱应具有内部空气循环系统,流量宜在20L/min以上。5.4.3救生舱对CO2的最大吸收能力应不低于10L/min。5.4.4救生舱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应做真空包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率不大于2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