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组训练题:重庆二诊,直面生存与发展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命题方向切中高中学生核心素养问题解决人文关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第一组漫画关键词是“发展”、“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所传达的意思为:不固守一隅,方有发展的空间;放弃,旨在发展。审题解析(析图)不固守一隅,不断砥砺自我,万里骑行,超越自我,最终拥有生命的绿洲,亦或到达远方的地平线。诚然,栖身于稳定的安身之地较之于远行,少了一份未知的风险、一份颠沛的艰苦,多了一份安闲、一份坦然。但是,若对昔日稳定的安身之所割舍不下,这位骑行者的步履终究局限于并不广阔的安身之地,失去若干发展机遇,人生发展的空间势必受到限制。为了安适的安身之所而选择固守,而痛失“自我实现”的良机,诚为不智之举。这位骑行者的远行之举,所体现的是决然放弃既有成果的勇敢,更是洞明人生发展与生存两大命题内涵的大智慧。第二组漫画关键词是“生存”、“寻找”、“(稳定的)安身之地”,所传达的意思为“有安身之地方可生存”,寻找,旨在生存,生命需要安放之所。(析图)长夜漫漫,前路漫漫,紧迫地艰难地前行不应是生命的恒常状态……此漫画作文可视为任务指令型作文(新材料作文)。(1)关键词“生存”、“发展”、“寻找”、“放弃”、“稳定的安身之所”,要写出这些词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不是取其中一词自为话题。(2)“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与2016年全国Ⅰ卷(点击查看)漫画作文“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一脉相承,要求考生分析漫画内容,在其寓意范围内审视运笔。限制性开放性(1)角度是自由的,围绕“生存”、“发展”、“寻找”、“放弃”、“稳定的安身之所”,写出自己的权衡与选择,能自圆其说即可,哲学命题更需注意思考深度。(2)文体自由选择,但必须文体明确。第一组漫画中,主人公骑着骆驼白天在沙漠中远行,他认为“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第二组漫画中,主人公夜晚牵着骆驼,之后在星空下沉思,认为“为了生存,我们又必须寻找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地”。这两组漫画是对德国哲学家尼采“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放弃稳定的安身之所;为了生存,我们又必须寻找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这句充满哲思的话语的图解。材料紧扣当今“生存”与“发展”两大命题,时代性很强。“发展”“生存”抽象,虽为我们熟悉,却不易着笔。因为抽象,如同“酸甜苦辣话高考”中的“高考”,成文易大而空;因为熟悉,如同“高考”,我们疏于深思,成文易流于肤浅。怎么办?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联系人类、国家、民族、群体、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予以分析,同时联系古今名人事例和相关名言以增强说服力。当然,学生所积累的与“发展““生存”相关的素材不多,可以辅以喻证法、归谬法、对比法论证,即注意联想思维。参考立意1.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放弃,旨在发展;3.不固守一隅,方有发展的空间;4.为了发展,我们要放弃稳定的安身之所;5.为了生存,我们要寻找稳定的安身之所;6.给生命一个安放之所;7.发展为了更好的生存;8.眼前的苟且,也许就藏着诗和远方;9.“进”则发展,“退”则生存;10.“进”“退”之道,有张有弛;驰椒丘且焉止息重庆一考生58分寻寻觅觅,一展人生宏图,当拂袖远行;冷冷清清,一抒心中块垒,当暂息安处。“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唯驰息人有道,方领略多姿人生。“风物长宜放眼量”,驶向未知的远方,是发展人生格局的必然选择,路遥曾说:“人不应将生活的船只长期停留在某个温暖的港湾,而应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于是北大高材生王绮离开了日益枯燥白领岗位,背起行囊,征战南极点,极光之美,令其永生难忘;于是华为公司的总裁任正非,不满足于国内的智能手机竞争市场,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大开眼界,国际标准与格局之美令其受益匪浅。优秀范文“随处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暂息安宁的此处是积蓄人生的力量的必要需求,再纵观罗马遗迹、帝都残骸、功臣丘岭后,余秋雨不无感慨的写道:“向往高峰,高峰只是一块不能驻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追求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味地追求而不知止,则是愚昧的,尤其是当我们对于人生的格局的适度追求,异化为对欲望的无限填补时,暂息此处才是人生正确的走向。观尽家族与国家的盛衰历史,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下了《好了歌》,以表达对人生暂息与满足的肯定: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知止才不会令有追求的人生异化为贪欲无度的人生。“居国际之高当谋发展,处百姓之乐当求安稳。”于个人的人生路途,当驰息有道;于国家的伟大宏图,亦驰息相辅。当中国的维和部队驶向亚非拉的硝烟战场,以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国内的治安管理亦不可松懈,以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中国的医药智慧惠及他国人民,国内的医疗体制改革与医患矛盾化解亦当等量视之,以求人民的健康与安乐;当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无偿贡献给第三世界的国家,国内的扶贫攻坚亦得火力全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不仅需要放眼于未来的国际地位,亦要安顿好当下的民生需求。一曲离骚,传诵千年,不止抒发了屈子的人生愿景,亦指明了国家的发展方向。驰椒丘,且焉止息。文章天成,妙手偶得,在不经意处看到诗意,于无声之处听到惊雷。仅此思维,人莫能及。文章巧妙将一个哲学问题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一句古诗,笔锋轻扫,便举重若轻。且以《离骚》名句诠释尼采哲理,二者相映生辉。尼采在诸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上陷入重重矛盾,最终发疯;屈原又何尝没有矛盾?离开楚国发展还是苟且眼前?他行吟泽畔,最后怀石投江。在论证“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之后,文章进一步联系国内国际形势,阐释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出语不凡。语言的张力很强,能钩住任何读者的心。范文点评安身之地,可有不可恋皮凯舟56分生存发展,缺一不可。漫画里,烈日下旅人在沙漠里跋涉,是为觅一方净土,免受灼热之苦。夜幕降临,原地闭目休息,是为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供明日新的征途。可见成功之路上,既需一块安身之地自我调整,又不可贪恋其安适而置前途于不顾。生存是发展的基础,要想生存,就必须为自己留一块休养生息的安身之地,若只求发展,势必适得其反。昔者孟子曾告诫梁惠王:“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尝君亦有“狡兔三窟”之典,可见,无论于国于人,给自己留条退路都是明智之举,发展之道上若是没有一处心灵的净土,满身的尘土,心灵的疲倦又何以消解。历史上不乏急功近利,不顾生存之道而不惜代价地谋求发展的典例,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最终民生凋敝,在一片嘘声中轰然倒塌;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曾有过冒进冲动的“大跃进”运动。覆车之辙,仍清晰可见,古训之言,仍在耳畔回响,所幸新时期里我们看到一项项民生工程携着温暖与大国之气概在各地掀起一股暖流,营造出一片安身净土。但历史又让我们看到,沉浸于太平安宁的安身之地会带来怎样的创伤。近代史的种种屈辱不仅仅封存在课本里,更封存在每个人心中,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在眼前繁荣的背后,是来自世界各方的虎视眈眈,时刻心存忧患意识,顶着烈日不断前行,这是民族与国家自强的必由之路。反观当下许多“佛系”青年,坐拥自我的一方小世界安然自得,却失去了在时代浪潮里“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年轻人只羡慕西装革履、红酒香茗,却忽视了青春时代是奋斗的最好时机,而个人价值的体现,终将交给社会去评判,交给时光去打磨。因此,在安身之地一番痛饮后,还是接着赶路吧,谁知道下一个路口又是怎样的美景?安身之地,可有不可恋,每一次停留,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别留恋安身之地的美好,别惧怕未来之旅的漫长,人生中最美好的景致,不就是在一次次的跋涉远行中才一一呈现的吗?在跨越千山万水后最劳累时寻觅一处安身之地,或许,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本文思路清晰,先论证发展的同时,需要“营造一片安身净土”;再论证不可留恋安身之地的美好而驻足不前。有例证,有引证,有反证,主旨明确。文末强调在跨越千山万水之后,寻觅一处安身之地,以回应标题,突出写作重点。范文点评锐意进取,飘然归隐田瀚58分画中主人公在沙漠中远行时,他为了发展,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但夜晚他又在沙丘上沉思:“为了生存,我们又必须寻找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在安适的沙丘上躺下,度过了沙漠危险的夜。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我们又何不学学画中人的智慧:放弃稳定,为发展锐意进取;寻找稳定,为生存飘然归隐。锐意进取,是人生而为人的不悔拼搏。人生在世不足百年,喜欢就去争取,有抱负就去实现。大将韩信,不忍受辱,怀着要让恶霸好看的心投入刘邦帐下。他的将才终于在此施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刘邦打下了大汉天下。留侯张良,身怀六韬兵法,不忍看天下人被暴秦统治,来到刘邦军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算无遗策,不动如山。离间项羽范曾二人,为刘邦一统天下铺平道路,最终官至留侯。此二人,皆为实现自己的决心和抱负放弃了安安稳稳无性命之忧的小老百姓生活,加入了不成功便成仁的跋涉发展之旅。历经坎坷,终成大业。若想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就必须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飘然归隐,是功成名就后的人生哲学。还是韩信、张良二人,看看他们功成名就后又有何结局。韩信被封齐王,不可一世,功高震主,被多疑的刘邦一贬再贬,最终被秘密杀害。反观张良,被封留侯后不久便请辞了,回到了他的封地留,游山玩水,与赤松子练气功,好不自在。如此锐意进取的二人,却因是否寻找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来归隐,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果。由此观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处世哲学:为发展而入世进取,为生存要出世归隐。常言道:入世易,出世难。那些史书中的豪杰中,又有几个人得了善终?一言以蔽之,他们不懂为了生存,必须寻找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的重要性。但是,这不能成为你不积极进取,选择安稳不求发展自身的理由。就像近来的“佛系”青年,一个个提倡无欲无求,提倡隐居稳定。试问:你没有入世,又何谈什么出世?在本应锐意进取的年龄,何来理由来干飘然归隐的事?你道进取归隐势不两立,可画中人分明告诉了我们,他们就像太极的两仪一样,看似黑白分明,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锐意进取,飘然归隐,二者互为表里。缺了前者你会人生无味,没了后者你会难得善终。唯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走过人生的旅程,既不负韶华,又可得善终。本文以《史记》人物作为论证素材,显得沉稳有力,大气磅礴。文章先举韩信张良的例子,论证锐意进取的必要性;然后以二人的结局作对比,论证人生适时隐退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又拿佛系青年的隐退与之对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思路丝毫不乱。以幼稚少年著如此成熟之文,实在难得。范文点评寻求诗意的栖居殷都玄鸟有一组画,画中主人公骑着骆驼在烈日下的沙漠中远行,他认为“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但夜晚他牵着骆驼跋涉时又在星空下沉思:“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寻找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地”。这位骑行者的矛盾,也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生命选择:要么为发展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要么为生存寻找稳定的安身之地”。表面上这是两种选择,但其实又是一种选择:放弃是为了寻求,寻求更好的栖居。当釋迦牟尼决定放弃王位,而选择“思考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他将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者。有此大愿力,即使在沙漠中踽踽独行,也必然能开出思想的花朵。他创立了佛教,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许多人,流传下来的佛经,更是不可胜计。一千三百多年前,僧人玄奘,放弃稳定的生活,西行十九年,途经十几个国家,跋涉十余万里,历经坎坷,求取真经。放弃眼前的苟且,发展,才会有诗意的栖居。栖居人类历史的长河,永垂不朽。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但他选择的却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到各地游历,用心考察各地河流,又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撰《水经注》四十卷。精神的栖居远比肉体的安居更令人向往。比他更艰辛的徐霞客,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为伍,与烟霞为伴,以野果充饥,以山泉解渴……甚至遇盗被劫、绝粮乞食,出生入死……他在游历中最终获得诗意的栖居。栖居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