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地域联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01:夯实两大基础点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交通运输方式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二、交通运输布局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一、地理图的综合分析二、交通运输的区位分析能力货物种类起点至终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急救药品乌鲁木齐—上海3吨活蟹郊区水库—市区100000吨原油科威特—日本5000吨小麦上海—重庆2500吨煤炭大同—上海铁路和水运相结合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优点主要缺点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广、短距离运输成本高公路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运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技术要求高管道运量大、损耗小、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运距近——公路远航空铁路水运量小——航空大铁路水运运费高——铁路低——水运OK选择运输方式的一般思路:①运输距离②货物的特点③有无线路④运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2013·西工大附中月考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回答(1)~(3)题。(1)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离城区(客源)的距离()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B.机场高铁高速公路C.高铁机场高速公路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2)就时间因素考虑,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的最可能为()A.200千米B.600千米C.1000千米D.1400千米(3)我国高铁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高铁对民航客运冲击最大的是()A.北京—广州B.杭州—上海C.济南—上海D.兰州—北京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A.高速化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2013高考题广东卷)1.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A.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发展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CBD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2013高考题福建卷)1.(37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典例剖析(1)描述M城气候特征。(7分)(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答案】(37分)(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交通线路走向与分布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人口,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经济腹地的大小)二.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分析地质克服自然障碍土壤施工难度和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区位因素主要影响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典例剖析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1)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A.减轻冰川的危害B.减轻冻土的危害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少占耕地分析:四川地区地形复杂,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修建桥梁、隧道可以有效减轻这些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C思考:青藏铁路线和京沪高铁也用到大量的桥梁,它们的意义相同吗?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对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完成下列问题。(1)对规划中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其理由。沿线地形平坦,人口城镇较多,但占用耕地较多沿线地势起伏大,人口城镇较少,占用耕地较少①线方案合理,理由:与②线相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沿线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②线方案合理,理由:与①线相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城市较少,人口较少,征地费用较低。典例剖析三、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港阔水深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腹地范围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港口的兴衰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2)港口区位因素图解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A.①B.②C.③D.④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AD目前,上海正在致力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读图,回答(1)~(2)题。(1)上海计划修建铁路上岛,以发挥洋山港的枢纽港功能,提高货物中转量,集聚长三角各港口的资源。下列关于上海洋山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②依托并服务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③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最大港口④上海最大的原油、矿石进口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已经建成通车,其主要的通行车辆是()A.旅游大客车B.公交大客车C.集装箱卡车D.水道冷藏车三、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分析: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第(1)题,由资料可看出,北海、钦州、防城港均位于北部湾,距离近,港口数量多;(1)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2)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腹地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2)题,结合港口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答案:(1)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2)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总结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从水域条件、陆域条件、港口用地等方面分析。本题答案还涉及港口间竞争的问题。港口间竞争的问题还可以从各港口加强专业化,从而港口间协作能力加强。交通线路图的判读•1.求同存异构建思维线索•求同——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区位选择都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位因素。•存异——根据交通运输线、点区位选择的不同要求,构建相应的区位分析微观模型,如港口区位分析应重点考察航运条件(港阔水深)、停泊条件(风浪较小)、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依托。•2.从图中提取并整合区位信息(点,线,面状地理事物)•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解决多依赖于对所给图示信息的判断分析,因此要按照区位因素结构从图表中充分提取有用信息,以交通运输线为例:从区域图中提取地形、地质、河流等区位信息,分析比较自然条件对线路选择的影响。从图中整合资源、人口、城镇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位信息,对区域运输需求做出综合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建设的必要性。•3.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征作答•交通运输区位分析要因“地”制宜,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而这往往是题目的考查意图所在。•4.交通运输建设方案的比较,既要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同,又要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的差异,以“低成本、高效益”为最佳选择。易错点不知如何评价区域交通区位和意义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千米,整体工程耗资约72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目前敲定的大桥起点是香港大屿山,大桥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材料二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两地相距17海里。未来将建立起一座连接金门与厦门的金厦大桥,目前已经规划出3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直接从五龙山通往厦门的莲河地区,大桥全长约11.4千米,造价132亿元;第二个方案是通往厦门的大嶝岛,全长约8.6千米,造价101亿元;第三个方案是串联3岛,通过小嶝岛再到大嶝岛,全长约10.3千米,造价112亿元。(1)甲、乙两图中表示金厦大桥的是________图。(2)甲图中,字母所对应的城市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你认为修建金厦大桥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修建乙图中跨海大桥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哪些?(5)简要叙述图中两座大桥修建的主要意义。答案:(1)乙(2)广州澳门香港(3)方案二方案二线路较短,造价较低(4)海底地质环境复杂;海水腐蚀性强,运动性强;海上风浪较大,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侵袭等。(5)港珠澳大桥:缩短珠江口东、西岸的运输距离;加强港珠澳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三地经济协作,优势互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珠三角地区国际大都市圈的形成。金厦大桥:加强金门岛(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带动双方交流,解决金门水、电问题,把金门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课后练习:1.(2009·广东地理)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2.(2010·广东地理)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