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 文言词语和句式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五梳理和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来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畔:1、田界。——本义2、旁边(因田界在田地的边处而引申出)。——引申义3、通“叛”,背叛。——假借义爪牙:1、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本义蚓无爪牙之利《劝学)2、指得力的帮手或者武臣。——比喻义(1)《后汉书·窦宪传》:“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任尚等为爪牙。”(2)《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谷(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江、河(三)古今异义④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涕(眼泪—鼻涕)信(信使—书信)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范增数目项王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3)、一狼洞其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4)、策扶老以流憩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二)名词作状语:(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俊采星驰,雄州雾列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二)名词作状语:(3)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1)、小学而大遗将军身被坚执锐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贤主、嘉宾。难,难得。)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二)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后带宾语。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臣活之)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1、不及物动词使动。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项伯杀人,臣活之却匈奴七百余里腾蛟起凤2、及物动词使动。外连横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臣具以表闻分辩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其他更简洁得方法。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一般可以翻译为“使+宾语+形容词”的形式。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足以荣汝身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定义: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形容词意动;或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意动)。经常可以翻译为:“把------当作(看作)------”“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例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之区别: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就不一定如此了。五、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一)、判断句:常用判断句形式:1、用“者”“也”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很少)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句:1、陈涉者,阳城人也。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甫,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秦,虎狼之国。7、人非圣贤(二)、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①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例:而君幸于赵王。②用“为”、“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③用“见”、“于”,“见......于......。”表被动。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用介词“被”表被动。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标志的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5.省略量词。(四)、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主谓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1)古之人不余欺也。然不能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沛公安在?童子何知,恭逢盛饯。微斯人,吾谁与归?(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以“是”“之”为标志)2、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例句:(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之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宾客)(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孟学士之词宗3、状语后置句:⑴介词结构“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状语后置”或“介宾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4、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