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思考和建议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石,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往往能体现其经济发展程度、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制造业发展现状1.制造业比重日益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制造业蓬勃发展,迅速崛起,规模日益壮大。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在92%以上,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就业人员、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也达到90%左右。制造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2.制造业构成集中于传统产业。从行业构成上看,制造业囊括了从农副产品加工至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共30个行业。3.制造业组织形态呈块状集群态势。(二)制造业的困境虽然制造业总体来说发展速度较快,行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较大的成效,但在产业层次、投资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直接影响了浙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1.产业层次不高,人均附加值普遍偏低。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处在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人均附加值严重偏低。产业层次低下,势必影响制造业的后续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度,推动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化演变,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投资意愿不强,增长率持续回落。制造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制造业投资增加,会带动整个生产链条新的生产活动,带动消费和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然而,近年来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却呈持续回落态势,政府性投资项目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体,政府主导型投资还未有效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制造业投资不足将影响整个工业增长,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因此,必须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3.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相对偏低。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推动力。浙江制造业技术基本处于模仿和引进阶段,对外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明显存在重硬2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高层次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紧缺,(三)制造业转型升级由于上述特点和困境,以及当前整体经济面临的能源原材料涨价、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人民币升值和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等现实问题,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1.重组产业价值链,积极抢占价值“高地”。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现代产业发展,开发具有先导作用和能大幅度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制造业向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到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化工、纺织丝绸、轻工食品、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和产品性能,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保证投资资金有效供应。培育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打通与国际资本的联系,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辐射,利用金融资本的纽带向先进制造业区域输送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等高级要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筹集发展资金、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着力提升“浙江制造”的竞争实力。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充分利用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时机,重视从世界制造业强国引进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提升技术交流平台,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制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加大品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品牌建设投入,从研发设计和营销推广着手,提升品牌价值。4.优化制造业组织模式,塑造协作与分层竞争新格局。积极推进政策扶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一方面,鼓励大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存量调整,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形成真正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培育中小企业成为“小巨人”或“配件明星”,在产业内部,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兼备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5.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建设开放型经济强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鼓励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进口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本土型跨国公司。其中,要特别重视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消化吸收,把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适应浙江制造业实际情况的实用技术,积极提升产业竞争层次,加快产业3结构调整。由此可见,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自身的投入,更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积极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资源和人力支持,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乃至教育、医疗等基础行业发展,达到由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整体效应。其中,税收政策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二、现行制造业税收政策及效应分析三、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建议当前,国家已出台了大量税收政策,在技术创新和进步、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较之以往均有较大提升,但受政策层次性、时滞性的影响,受益面较为有限,仍存在若干涉税瓶颈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加大力度,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关键时刻,各级国税部门在继续贯彻积极财税政策方向不变的同时,要及时调整政策着力点,将重点放在“调结构、促转型”上,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税收政策支持。尤其是要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就是收“过头税”的理念,在坚持依法征税的前提下,全面、及时、准确地落实好现行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业企业要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和辅导服务力度,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改革、软件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资源节约,支持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加强统筹,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环境税务部门在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要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着力营造一个税负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理论上说,对于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应该保持税负的基本平衡,对基本工艺相似、购销模式相近、主要产品相同、技术水平接近的企业来说,无论规模大小均应有大致平衡的税收负担,享受同样的税收政策待遇。因此,在税收管理中,要认真落实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统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间的税负,及时发现问题,创新办法,修正缺陷,完善制度。要全面推行产品(行业)监控模型,通过行业建模,解决相对公平的问题,解决平衡性问题。在强化税源管理的同时,营造公平的行业税收环境,使纳税人在平等的环境下开展生产经营,这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三)加快进程,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体系41.完善固定资产税收政策,促进传统产业设备更新改造。2009年起我国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对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具有相当的激励作用。但转型改革后的增值税仍属于非全面型增值税,税基设计过窄,将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排除在外,人为扭断了征管扣税链条,带来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对扩大生产经营、加大技术开发、加快产品营销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受惠仍然有限。如转型改革的受益对象以新增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为主,不包括不动产,而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普遍面临扩大基建生产,与建筑物、构筑物等密不可分的电梯、钢结构房、中央空调等大量金额大、投入多的固定资产不能得以充分的抵扣,既不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也不能更好发挥促进作用。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增加投资,加大技术创新与开发,及时更新改造设备,建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抵扣政策,扩大抵扣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抵扣全覆盖。国时,通过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补充和完善,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并以此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2.完善资产重组税收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集群化,需做强、做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面对企业协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税收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企业协作联合关系的良性发展,鼓励企业走专业化、协作化道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建议尽快完善有关各种资产重组的增值税税收政策,并与相关所得税处理、财务核算处理相衔接。3.完善技术开发等税收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完善新兴产业的税收政策,必须要加大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就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支持创新人才培训与激励的税收优惠。综上所述,为加快发展制造业,推进其转型升级,必须在现有税制框架下,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按照产业政策导向,用好用足现有税收优惠,积极营造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不断补充和完善税收政策体系,才能有效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制造业税收筹划课程特色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最复杂,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和销售,技术创新和开发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无不与税收有关。但是,人们对涉税风险却缺乏应有的认识:采购材料接受虚开的发票、销售货物不会利用合同避险,销售返租、销货退回、折扣与折让以及视同销售等各种业务的处理等等……新税法实施以后,制造企业有新管理方法,有关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政策谋取更大的利益?所有这些都将是摆在投资人与财务主管面前的问题……培训收益1.了解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税收的关系;2.了解主要税种的税务管理方法;3.掌握制造企业特有的环节的节税技巧和方法;4.提高培训者的实务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