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中的动机本章内容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运动动机的有关理论归因的概念和理论体育运动情境中归因与动机的关系动机的培养与激励第一节动机概述动机与运动动机动机、运动动机的概念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运动动机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动机的方向和强度维度方向--与一个人目标的选择有关,即人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强度--与一个人激活的程度有关,即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人正在付出多大努力第一节动机概述一、动机与运动动机(二)内驱力、诱因与动机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第一节动机概述一、动机与运动动机(二)内驱力、诱因与动机内驱力内驱力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社会性两类诱因激起动机的外部因素,即各种刺激第一节动机概述一、动机与运动动机(二)内驱力、诱因与动机内驱力和诱因对动机的作用不分先后可以是先有内驱力而后选择诱因可以是先有诱因的诱发而后唤起内驱力第一节动机概述一、动机与运动动机(三)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第一节动机概述二、运动动机的分类(一)按动机的来源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外部运动动机德西(1975)的认知期望理论为代表的许多现代研究表明外部动机(奖励)可能会削弱内部动机,也可能会加强内部动机,关键在于怎样适当地使用外部奖励外部奖励可能通过两个过程影响内部动机外部奖励是否已变成了控制内部动机的激发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削弱内部动机否--加强内部动机外部奖励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等信息的认识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动机降低认识--削弱内部动机(二)按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分为:长远的、概括化的运动动机。短暂的、具体的运动动机。(三)按动机的指向性分为:直接运动动机间接运动动机第一节动机概述三、运动动机发展的阶段心理学家普尼(一)开始从事运动阶段动机具有直接性为了在情绪上、魅力上及身体活动上得到快感(二)运动专项化阶段间接动机转化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高度运动水平阶段志向动机完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国学者柴文袖以体育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发现运动动机的四个阶段开始从事体育运动阶段多数为直接性和受暗示性,少数为社会性和自觉性体育专业化阶段多数为社会性和自觉性,少数为直接性选择专项阶段社会性和自觉性高技术水平阶段深刻全面的社会性和自觉性第二节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心理学家对动机概念所作的理论性与系统性的解释由于人的动机多种多样,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的动机理论第二节动机理论一、需要层次论A.H.Maslow(1908-1970)提出阐明人的动机结构的理论(一)基本思想(二)意义与作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运动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是不可能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的需要层次论对如下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动队的管理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分析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目标发展运动员更高级的需要运动员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满足三种主要的需要:从体育运动中得到乐趣为了满足刺激和兴奋的需要;与他人共处为了满足被他人接纳和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需要;显示自我能力以满足自我价值的需要。第二节动机理论二、成就动机理论1930’s默里(H.A.Murray)提出:成就需要“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完成某事的愿望或趋势”。麦克利兰(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等人对成就动机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动机理论(一)基本思想获得成功的动机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屈辱)的倾向性(二)成就动机与体育运动(MaehrNicholls,1980)提出成就行为有三种形式,并认为行为的成就目标决定成就行为的形式。能力定向的成就行为目标定向的成就行为社会认可的成就行为孙煜明(1993)发现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认为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对所需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松田岩男及其同事提出运动员的成就动机可以从以下17个方面来考察(祝蓓里,1992):向目标挑战,提高技术水平的期望强度,克服困难,向往胜利,因害怕失败而引起不安由于紧张而引起不安,冷静的判断,精神的坚韧性,一切服从教练员的指挥,对教练员不适应,斗志,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对日常生活的节制,训练欲望,竞技价值观,计划性和归因于努力。(三)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因素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教练员的言行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强弱运动员对训练任务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个性因素影响成就动机运动员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集体主义精神影响成就动机第二节动机理论三、社会认知理论认知、情感和价值变量共同起作用,调节着人对成就目标的选择与获得对当今体育活动中运动动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概念是Bandura(1977)提出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人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知觉影响人对活动的选择,人的努力,人的坚持性和人的成就使人回避超过自己能力的活动,而投入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并相信自己能胜任,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并坚持下来自我效能的获得有三种途径先前经验个人品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榜样目标确定反馈第二节动机理论(二)能力知觉理论尼科尔斯(Nicholls,1984,1992)认为能力是成就动机的关键,人们对一项任务是趋向还是回避主要取决于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当他的能力知觉高时,他就会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无能,那么他参加某一项活动时就会产生焦虑,就会降低其动机以至于退出这项活动能力知觉的社会比较过程能力与努力尼科尔斯提出人们对成就情景的态度有两种“任务参与”人们认为,能力是无差异的,能力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个体考虑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自我参与个体认为能力是有差异的,在完成活动时,个体考虑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把自己放在一种竞争的情景中,把完成任务作为表现能力的一种手段,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受到与他人比较的影响第二节动机理论(三)目标定向理论当人们面临一个活动时,不同人格倾向的人会追求不同的目标成绩目标--自我定向,能力展现目标学习目标--任务定向,任务掌握目标因素任务定向者自我定向者成功定义提高、进步与他人相比的高成绩参与的重要性努力、掌握与他们比较的高能力参与运动的动机健康、交际竞争,获得承认努力程度较高较低选择任务的倾向富于挑战性过易或过难自信心易提高易波动、易受损注意集中于学习过程引起焦虑面对困难或挫折持之以恒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参与兴趣和满意感较高较低对成功原因的看法更相信努力相信努力更强调外在因素对欺骗和不当行为不赞成倾向于认可对运动目的的看法努力合作好公民高地位、高名者、财富对运动成绩的关注更少,焦虑程度低更多,焦虑程度高第二节动机理论(四)社会认知理论在体育运动领域的意义与作用能更好地解释大众体育领域中的问题体育获得的乐趣性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幸福的出发点,无疑是大众体育的基石,也许对儿童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竞技体育领域的适应性仍有待与检验第三节归因与动机一、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的定义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某种行为或倾向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人们在主观上如何把某种行为表现或倾向归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的认知过程。归因理论的定义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因果关系(原因)做出解释和推断的理论第三节归因与动机一、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的实质归因理论的关键因素就是强调主观认知归因影响个体的众多行为与心理因素个体在体育情境中的归因的影响面对未来运动成绩的期望努力情绪体验通过改变归因可以改变个体行为第三节归因与动机一、归因与归因理论主要归因理论早期的二维归因模式维纳于1972年提出两个维度稳定性(stability)--稳定的、不稳定的控制点(控制源,locusofcontrol)--内部,外部控制点内部外部稳定性稳定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努力运气维纳的归因维度对早期二维模式的改进1979年维纳等人又提出了第三个归因的维度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控制点内部能力努力天资疲倦外部任务难度运气可控不可控可控性三维归因模型第三节归因与动机二、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归因归因与运动动机归因与期望归因与情绪归因中的行动者–观察者差异归因与运动动机成功失败高成就者多担个人责任-能力突出更多积极情绪体验多担个人责任-努力不够较高的坚持性低成就者少担个人责任-外部因素不努力能力不足,消极较低的坚持性归因与运动动机归因方式可以改变吗?怎样改变归因方式德威克(1975)称之为归因再训练处理维纳(1981)则称作成就改变计划习得性无助感—成就动机低归因与运动动机再归因训练应遵循的步骤:首先设定一个个体通过足够努力可以实现的明确目标。这一设定是整个训练过程的关键。操作前提供关于成功与否取决于努力的程度的指导语。在操作尝试之后,无论成败都询问个体关于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对个体的努力归因做出积极强化。当个体的操作达到80%至90%的成功率时,设定新的目标,并重复以上步骤归因与期望当一个经常取胜的运动员意外失利,他会把失败归于什么原因呢?当一个总是失败的选手意外获胜,他又会把胜利归于什么原因呢?当结果与基于经验的期望不一致时,个体会做出不稳定的归因如果有成功经验的运动员败给了有失败经验的运动员,他们各自怎样归因?当结果与期望一致时,个人会做出稳定的归因如果有成功经验的运动员打败了有失败经验的运动员,他们各自怎样归因?成就情境(竞争)主观的成功(胜)主观的失败(负)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或运气)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或运气)感动未来的胜利是有希望的感到未来的胜利是不确定的感到未来的失败是注定的感到未来的失败是不确定的胜负稳定性归因对结果期望的影响当运动员成功是时应鼓励他们把成功归于稳定的内部原因内部归因可以使他们为自己感到自豪稳定归因可以让他们认为下一次还会成功对于经受连续失败的运动员(或学生)应该引导他们做不稳定的,最好是内部的归因(Grove,Pargman,1986)一方面可以使他们觉得失利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原因是不稳定的)另一方面内部的归因又可以让他们对结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经受连续失败的运动员经常进行外部/不稳定归因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会使运动员(或学生)养成“所有不如意都是因为运气不佳或裁判不公导致的”归因方式,从而放弃承担责任,弱化付出更多努力的动机归因与情绪维纳(1986)区别了成功或失败时有两类主要情绪结果依赖情绪与结果本身相联系的情绪属于对结果的“自然反映”--胜利后的愉悦或高兴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原因或理由相联系不同的归因维度以不同的方式与情绪相联系自尊情绪与归因维度中的内外源维度的内部归因相联系与期望有关的情绪希望是和归因的稳定性维度相关的交往情绪与归因的控制性维度有关归因中的行动者–观察者差异体育归因研究现状自我归因较多,观察者归因较少Jones&Nisbett(1972)提出行为者–观察者效应人们常常将别人的行为归因比较稳定的个人因素,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随情境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