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句,大家知道哪些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阔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别)有关离别的诗句:…………教学目标1.品味柳词意象、意境,体会诗人感情。2.赏析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感知本词的艺术美。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体味本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写作背景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卿,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有《乐章集》。作者简介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7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8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9《雨霖铃》也写做《雨淋铃》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作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解题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把握情感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缠绵哀怨伤感低沉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情)(1)离别的时令—————(2)离别的时间和地点——(3)离别的天气—————(4)离别的心情—————(5)离别的去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归纳要点(用原词回答)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什么情感?运用怎样方法?(内容)(情感)(技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伤感、无可奈何。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阵急雨刚停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即景抒情“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清,渲染气氛;“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美人迟暮”的感慨;“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送别之“泪”。“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长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常要写到长亭。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些诗句都将离别与长亭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作者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触景生情)18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后用作船的美称。竟无语凝噎。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喝酒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欲饮无绪欲留不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情态感情深挚语言通俗念去去、表示行程之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mùǎi指傍晚的云气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别情绪。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极言路途之远。“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对别后情境的想象,前途渺茫。承上启下收束写情景开启写心情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以诗解诗•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千里烟波——绵长沉沉暮霭——浓重楚天辽阔——无垠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征?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象:烟波暮霭特征:迷蒙黯淡情感:前途迷茫情绪低沉千里楚天辽阔旷远孤单痛苦倍感凄凉作者抓住烟波暮霭、千里楚天这样色调暗淡、空间旷远的意象抒写内心的痛苦惆怅,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离情。寒蝉长亭帐饮无绪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环境悲凉离别难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骤雨执手相看无语凝咽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动词,忧愁、忧思,这里作意动,以„„为伤。复,又那:何、怎。承当、忍受。凄凉清苦的秋天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触景生情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共同感受普遍情感“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谐音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风和残月杨柳: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谐音2020/3/33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寓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韦庄:惆怅晓莺残月,相别。象征离愁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景中含情)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酒杨柳晓风残月情景交融此去经年,一年又一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流情意更与何人说?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这一去,一年又一年(即使是)良辰好景(也该是)形同虚设。就算是有多少风流情意又(能)跟什么人诉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知音已远良辰不再别后的痛苦四重痛苦1、无限伤感:2、无家可归:3、无心赏景:4、无人倾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1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思念苦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以情带景情景交融)自古伤别于今尤甚愁意浓浓(因情造景虚实相生)42体会诗意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因情设景刻画心理寒蝉、长亭、骤雨实写(景语)执手、泪眼、凝噎烟波、暮蔼、楚天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实写虚拟(景语)虚拟(情语)杨柳、晓风、残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济艺术特色: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写作特点一:写作特点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婉约词派的特点:哀怨缠绵具体赏析有人说:本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你同意吗?表现在哪里?虚写:推想上片写分别时的情景——实写下片写别后的情状——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