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发展历史学习重点了解社会保障发展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过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四节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及改革第五节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节概述一、阶段划分依据:起点:(1)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2)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二、阶段划分:(1)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慈善事业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2)根据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内容社会救助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3.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时代烙印)(1)经济因素:物质基础(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和文化、社会结构等不同特征因素(3)道德伦理因素:宗教教义(4)政治因素:政治需要、民主要求总结: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总的模式特征,但在不同经济文化影响下,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呈现多样化发展。第二节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一、慈善事业阶段1.宗教慈善事业:以宗教教义为准则开展救灾、济贫等活动。2.官办慈善事业:非正式,不规范3.民间慈善事业:民间社团或个人举办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济贫法(贝弗里奇的观点)(一)旧济贫法——Thepoorlaw1.社会历史背景2.制度准备Thepoorlaw(1601年)的内容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1)救济贫困是政府责任(3)对象分等、区别对待(4)院外救济(5)开征济贫税具体内容法令中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二)新济贫法(1834年)1.社会历史背景2.建立的过程(1)制度准备:1795年斯宾汉姆雷德(最低工资标准)-依照面包的价格(2)1834年通过《济贫法修正案》ThepoorlawAmendmentAct。(3)济贫法制度的终结3.新济贫法的主要内容(1)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这成为以后福利政策的基本思想。(2)严格审查,统一管理。(3)建立起完善的济贫管理体系:中央成立济贫法部,有权颁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设立地方稽核员;选举监督官。(4)以院内救济为主,也允许少量的院外救济。4.新济贫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国家责任、公民权利2.消极救济,不是积极预防3.综合性,不具针对性4.强迫劳动与贫困救济结合,是宗教团体慈善救济的扩大化1、(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的制定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1884年《工伤保险法》1889年《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1927年《失业保险法》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线索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德国最先实施社会保险的历史原因第一,政治稳定的需要;第二,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第三,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的出台;第四,德国拥有一套完整和高效率的普鲁士行政官僚体系。新历史学派和社会保障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应由国家实现。他们从改良社会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整劳资之间的矛盾,主张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这些主张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2、美国《社会保障法》经济危机与罗斯福临危受命凯恩斯主义影响1935年8月4日批准《社会保障法》(ActofSocialSecurity)特点:(1)以老年保障为主体,忽视医疗保险;(2)以失业保障为基础和重点,强调教育培训;(3)集中与分散灵活结合,各州水平、项目、规定、管理不一致。3.福利国家的建立(1)社会背景(2)《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主要内容a.社会保障计划的组成部分(1)社会保险:针对一般公民的需要(2)社会援助: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3)自愿保险:高收入者的高层次需要(4)家庭津贴服务(5)医疗健康服务(6)充分就业服务b.英国社会保障的六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标准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标准适当广泛保障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a.艾德礼工党执政b.1945《家庭补贴法》、1946年《国民保险法》包括了老年、失业、疾病,《工伤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1948年《国民救济法》。c.1948年7月5日,标志着福利国家的诞生。(3)福利国家从设想到现实(4)福利国家的膨胀社会福利支出的大量增长原因分析:(1)福利刚性(2)政党竞争下用福利取悦选民(3)东西阵营的竞争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1.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3.文化扩散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第四节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及改革尊重本国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努力追求社会化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一、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福利高速增长造成国家财政压力过大社会保障水平太高助长国民依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社会问题激化三、国外社会保障改革1.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得赤字攀升、债台高筑,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2.日益增多的福利服务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贡献,社会保障制度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3.沉重的福利负担使西方国家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4.沉重社会福利负担造成的压力,促发西方国家社会危机和冲突加剧。(一)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1.经济:近20年西方经济的滞胀是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2.社会: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使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更加难以维持。3.政治: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受内外政治斗争形势的压力,朝着日益膨胀的方向发展。(二)原因1.就业结构的变化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从第一、第二产业逐渐出现劳动力需求饱和状态;一方面工作内容个性化与技能要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化;另一方面工会、阶级意识与社会民主党的传统联盟困难。2.人口结构的变化(1)老龄化(2)高龄化(3)少子化3.全球化(三)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1.撒切尔的社会保障价值观:(1)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立与自尊。(2)国家的责任是保护、培养自立、自尊的精神。(3)信奉新自由主义2.撒切尔“向福利国家开刀”(1)国家只对最有需求、最脆弱的群体提供帮助,福利不是依赖的借口。(2)福利提供讲究成本效益(3)私营化、内部(准)市场化(4)多元化(四)福利国家的改革与调整:撒切尔主义(五)福利国家的改革与调整:里根主义(1)个人主义(2)自由主义(3)文化传统主义(4)积极干预外国内政1.基本政策取向里根(1980-1988)福利紧缩政策:(1)减税,受到富人、中产阶级的欢迎(2)减少社会开支,投资于创造就业机会的行业。(3)增加国防开支,1980年1420亿美元,1986年3680亿美元(4)去管理化,福利私营化(5)福利保守主义,中止一些福利计划、下调家庭扶助、降低社会保险和工作福利2.政策措施(1)加重了妇女、儿童的贫困(2)去管理化和私营化,福利保守主义,至今未恢复(3)通过了对残疾人的联邦援助,家庭支持法案。3、结果调整和改革——福利国家向右转1.对于福利补贴的申领者规定一些附加条件,改变过去无条件自动享受的做法2.重新调整福利标准,改变过去那种过多、过滥、过宽发放补贴的做法,以使现有的保险制度变得有支付能力和能够正常运转。3.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对享受福利者的经济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以保证把福利发给确实需要的人们4.通过福利服务私营化来缓解政府沉重福利赤字的压力5.由私人和由政府同时提供服务的福利多元混合模式第五节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1956年)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劳动保险制度。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中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覆盖城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1952年公费医疗1955年《退休处理暂行办法》1956年“五保”制度1956年建立国家为主体、城乡单位担负共同责任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1)国家承担社会保障责任(2)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缴费阶段特点:退休、退职暂行规定县、乡、村三级医疗(职业病保障)1962年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救济、农村五保和军属优待制度第二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初步调整时期(1956-1966年)一大二公,社会保障失控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实报实销”特点:社会保障单位化(企业保险)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恢复时期(1976-1986年)恢复劳动者福利、养老、疾病医疗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物质帮助和对残废军人、烈士家属的生活保障问题。198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离休制度诞生。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计划经济下社会保障特点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板块结构封闭运行缺乏效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986年提到社会保障概念;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企业自主用工。原有计划经济下保障制度解体国有企业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政府、企业、个人利益的多元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3年)社会保障社会化,减轻国家大包大揽做法,减轻国家责任。社会保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第二阶段(1993-1997年)作为市场体系重要支柱,明确其发展模式.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逐渐完善,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199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令第258号发布《失业保险条例》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有重要影响的三个文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问题1、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2、法制建设滞后3、责任模糊4、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着资金不足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