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政治和经济自学提纲(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第9-12页,注意标注问题,把握层次,注意关键句)1、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是什么?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3、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举例说明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7、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2010年上海世博会1910年,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中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举办世博会属于文化活动吗?为什么百年前只能是梦想?为什么百年后梦想成真?这种时代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属于文化活动,经济是基础,经济上发展了。政治上国家独立,国际影响力增强了。结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相互影响:在经济基础上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请问三个基本领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重点)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集中表现)反作用文化建国初和现在相比为什么人们的服饰文化有这么大的差异?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论: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文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的效益。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结论: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材料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什么关系?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重点)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对经济相对独立。•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一致。•有时文化的发展会先于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就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会慢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文化就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那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还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拜金主义等落后、腐朽文化?说明什么问题?辨析: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此观点是片面的。(1)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上述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利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完成了杂交水稻的试验和推广,解决了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自己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难题——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什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结论: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仍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庄稼生虫子了,才知道打药。药剂的勾兑也没个比例,虫子是死了,庄稼也黄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结论: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哈利·波特》的作者是一位英国妇女罗琳,《哈利·波特》的出版使这名原本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哈利·波特》从小说出版开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结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哈利·波特》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说明了什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你知道吗?《阿凡达》全球票房近27亿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为什么?美国搞文化霸权主义,危及到国家安全(1)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内)(2)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国际)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功夫熊猫》是由美国导演马克的一部动画片,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主题,一举拿下了36届安妮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版等15项大奖。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探讨:怎样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转化?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价值)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重点)一、相互影响: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2)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二、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三点)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两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1.文化的地位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重点)1、《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时期。这表明()①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③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④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诗经》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经济和社会制度变化的反映,故选①④;②没有体现,③错。练一练D2、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D3、在发展文化旅游中,云南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通过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直接表明原生态文化具有发展的价值,同时说明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突出作用,②③当选。①夸大了原生态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价值在于对经济、政治所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是对文化价值的错误表达,是对其庸俗化的理解。B4、《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②不能说明文化的作用,故排除②;④与题意不符。B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强、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③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④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考查国际竞争给我们的启示。D二、非选择题6、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吸引大量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解析答此题必须首先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有哪些,然后逐一说明其理由即可。材料中的三个分句分别说明三种具体措施,这是确定本题答案结构的依据。7、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强调敬民,保民,做到“民为贵”、“君为轻”。这种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答案:此观点片面(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解析解答本题,要首先注意题目中“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的要求。其次,利用辩证思维分析出题中观点合理性,并说明由于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民本思想”服务的阶级也不同。